張衛攻克濡須口的消息傳到了許昌,曹操聽到消息后,非常欣慰,他知道東吳已經時日不多,魏國終于可以一統天下了,他非常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曹丕繼位之后,首要任務便是要考慮是否繼續和張衛合作,如今濡須口已被張衛攻破,曹休大軍已經進駐濡須口,隨時都可以渡江攻打孫權。
孫權回到建業之后,自己覺得愧對江東百姓,閉門不出。而張昭等人多日連續上書建議孫權早日投降,避免戰火燃燒整個江東,百姓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另一邊,陸遜等人則是建議孫權早日出兵春谷縣,春谷縣是建業最后一道防線,如果春谷縣被攻破,則后面將是一馬平川,難以御敵。江東百姓見孫權屢戰屢敗民怨載道,很多百姓都搬到了豫州、荊州等地以圖過上安穩的日子。
張衛在濡須口大勝之后,心里非常開心,他在濡須口軍營中設宴犒勞三軍,郭淮、劉曄也受邀入席赴宴。眾人酒足飯飽散去之后,突然手下跌跌撞撞地跑進了張衛營中,掩面而泣,哭著說:“將軍,馬良,馬良軍師他,他昨晚去世了!”張衛大吃一驚,大呼一聲:“什么?”“軍師臨走之前,托我送來書信一封。”那人一邊哭一邊把書信呈給了張衛。“將軍,我聽說將軍已智取濡須口,大破孫權數萬之眾,將軍可謂勇武無比,我在此祝賀將軍獲此大勝。但如今北方曹操已逝,曹丕繼任,曹魏中不乏欲加害將軍之人。如今是渡江北上還是急流勇退,將軍務必三思而行。我愿意向將軍訴說我個人愚見,望將軍參考:濡須口已破,東吳已實力大減,曹魏可憑自己之力收復江東余地。我等隨將軍出征多年,如今已戰功累累,名揚千里。我勸將軍早日謀劃后事,人不可和命爭,我等命數已由天定,雖可憑后世努力取得驚世之攻,蓋世之績,但終究難以扭轉命運乾坤,愿將軍三思。張衛看后,陷入了沉思。張衛一直都以攻占建業為目標,如今濡須口已破,如果放棄的話,豈不是功敗垂成。張衛從心里還是希望能親自攻破建業,甚至生擒孫權,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令世人羨慕的成績,向世人證明他的能力,揚名后世。他不甘心就這么放棄了,他思考再三,決定繼續渡江北上。
曹丕得知張衛要渡江北上,朝中眾人意見不一,有人支持繼續和張衛合作,有人則堅決反對。曹丕一時犯難,他突然想起父親臨終前的叮囑:如朝中大臣意見不一,可找文和商議定奪。于是他準備前去找賈詡請教,賈詡已過古稀之年,精神狀態已大不如前,而最近由于身體欠安已多日未來上朝。曹丕隨眾人前往賈詡的住處,但走到半路,忽然手下前來匯報賈詡病逝,曹丕悲痛萬分,但得知賈詡遺留一錦囊,臨去世之前特意叮囑下手:我死后我主必陷入一難題,如我主前來,則將錦囊交予我主,可解我主之憂愁。曹丕打開錦囊一看,驚嘆:“文和真乃神人也!”賈詡在錦囊中寫道:“如張衛執意渡江,主公隨他便可,渡江之后張衛如遭敗仗,主公要立即趁機出兵剿滅張衛,則后患可除;如張衛渡江,則東吳時日不多,主公可派大軍施壓,東吳必不戰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