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過后,方啟博繼續講解微訊下一步要更新的“在線傳輸”功能。
“那么如果我們把傳輸文件這個功能以聊天的形式發送,就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失誤。”
“比如,我要傳文件給東子,點開你的微訊對話框,用鼠標左鍵拖動在桌面上的文件,直接拉到對話框里,點一下發送,這種簡單高效準確的傳輸方式,是不是會得到美國商務辦公人群的認可?”
幾個人頓時膛目結舌,說不出話來。
尤其是高健,他現在就是負責技術開發這一塊的工作,
方啟博的這條思路,絕對又是一條顛覆性的創意。
高健愣了幾秒鐘,在腦海里將方啟博所描繪的操作過了一遍,才說道:“牛逼,這不順帶著把郵箱也給收拾了。”
劉向東臉上堆積著笑容說:“看似小小的功能,可以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把用來溝通的工具,轉化成辦公利器,利用這點打開美國辦公領域用戶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方啟博對高健:“還有一個需求,不但要可以在聊天對話框里發送文件,而且還要有離線發送功能,有沒有問題?”
高健聞言笑容僵住了,人家都離線了,還怎么發送?
不過既然方啟博提出來了,肯定他有解決的方案,于是便說:“這個,我不知道怎么來開發,人家不在線,接收是個問題,如何使用傳輸協議,又是個問題,啟博你說說吧,我相信你有開發方案,我來執行沒問題。”
方啟博笑笑說:“離線發送文件,需要架構一個服務器,當接收人不在線的時候,會將文件儲存在服務器里面,等接收人上線之后,就可以進行接收,等于就是一個郵箱,傳輸協議也是和郵箱一樣的,這個服務器,承載‘云儲存’的使命。”
高健倒吸了口冷氣,拍了下自己的腦袋:靠,自己怎么就想不到呢。
“我知道了,我來完成這個需求開發,放心吧。”
劉向東和鄭先知也將這個功能在腦海里過了一遍,兩人對各概念也佩服不已。
“這是個非常實用的功能,這下美國人肯定會大跌眼鏡了,誰說只有美國才能開發好的產品,咱們啟博科技一樣能。”
方啟博點頭,在線傳輸、離線傳輸在他眼里確實是非常牛逼的功能。
前世這兩個功能被企鵝開發出來的時候,許多辦公人士都為這兩個功能拍案叫好,不過那時候的時間是2005年以后,但是放在眼下實現起來并不難,只是一個“云儲存”的概念而已。
而所謂“云儲存”,就是方啟博所說的那個服務器,這個服務器是開放式的,主要用來為用戶服務。
方啟博說:“其實《微訊瀏覽器》也是基于這樣的開發邏輯而開發出來的,云收藏功能,同樣將用戶收藏的網址儲存在服務器上面,不管用戶在天南海北,只要在瀏覽器上面登陸微訊賬號,都可以從服務器讀取到自己儲藏在收藏夾里的網址,不用再重新搜索一遍。”
劉向東這時才想起來,然后問方啟博當初會讓李華特意閑置出一個服務器,而且里面的空間容量還特別大,是不是這么使用的。
方啟博打了個指響,說:“沒錯,這個服務器就是為了給用戶而設,你可以稱呼為‘云服務器’,也可以稱之為‘云盤’。”
大家剛剛聽方啟博說完離線傳輸的云儲存,所以再聽到‘云盤’這個概念之后,各自都心領神會。
方啟博說:“‘云盤’功能是一個向用戶垂直提供云存儲功能的服務器,瀏覽器暫時只會提供‘云收藏’給用戶使用,但是《微訊》下一個版本,會有一個‘云U盤’功能給用戶使用,我的構思是,未來《微訊》本身內嵌一個云盤功能,每一個用戶都有一定空間的私人云盤,可以用來進行數據存儲,用戶可以在《微訊》客戶端上直接把自己的私人文件上傳到自己的私人云盤里,無論他走到哪里,只要有電腦和互聯網,就可以讀取自己的私人文件。”
劉向東等人快速跟隨方啟博的思路在思考。
‘云盤’概念,等于給每個用戶提供了一個私人U盤,現在的U盤價格一點都不便宜,哪怕是128M的U盤,價格也還需要好幾百元,入手的門檻很高,所以現在能擁有U盤的人,還真沒有幾個。
哪怕是啟博科技現在,也只有這么十來個,而且都是在技術部那邊。
如果這樣的‘云盤’功能推出來,還用擔心《微訊》不被美國人接受嗎?
不可能的。
因為這個功能實用性,太強了。
劉向東說:“啟博,那怎么不現在就開發出來,直接收割美國互聯網用戶,何必大費周章呢?”
方啟博解釋說:“飯要一口一口吃,微訊過去美國是打仗的,不是過去秀功能的。在“云盤”技術專利沒有下來以前,我絕對不會讓這個功能呈現出來,而且如果要開通微訊的‘云盤’,服務器空間的成本我預算最少也需要一個億,而且還是美金,現在我們拿不出來那么多錢,所以還是要穩健一點,不然被人模仿跟風開發這個功能,我們就白忙活了。”
高健這時點頭說:“啟博說的對,僅僅是在線傳輸、離線傳輸兩個功能,我覺得已經可以收攏大批精英階層,他們對周邊人群的拉力也非常高,把這一類用戶群爭取到手,普通用戶轉化起來應該也相對容易的多。”
方啟博很同意高健的觀點,先拿下精英人群,就是自己的運營思路。
因為前世他看過太多產品一上來就瞄準所有用戶,企圖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用戶給吃下來。
這種心態和做法在國內可能會好一些,畢竟都是自己的地盤,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而且國內用戶也不會不買賬,就好像《完美世界》一樣,你有好的劇情,你有好的效果,你有好的體驗,誰都不會抗拒。
但是現在《微訊》是出征美國,是一場真實互聯網領域侵略,在面對沉淀多年的競爭對手時,穩打穩扎,循序漸進才是最保守的方式。
而“云”概念,在專利沒有百分百落地之前,是絕對不可能拿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