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
各省市地方的援助醫療團隊,在控制完畢本土的疫情,多余的醫療力量馬不停蹄地朝武漢輸送,面對這次疫情,國家發出了最強烈的聲音‘應收盡收,一個不漏!’
一輪又一輪核酸測檢,幾天幾夜地篩完這座城市上千萬的人口,將隱患降到冰點。
同時隨著病患在康復,豐富的治療經驗和手段日益精準,疫情已經被剝掉了那層令人恐慌的外衣,民眾不再談疫色變,清醒和理智地對待這股風氣,擁護醫護者人員的工作。
因此,民眾有充足的防范意識,有強大后盾的醫護人員,醫生有充足的防護資源,城市有充足的日耗品物資,他們還有時刻為他們保駕護航,指引方向的那一盞炙熱不滅的明燈,政府和國家。
醫院引來了新一輪的支援隊伍,今天的隊伍很特殊,來自小美徐靜雯,周婷婷,劉倩和盧文哲在廣州實習的醫院,那一些熟悉的老面孔,同一個科室的同事。
當這一些人相聚在陌生的環境時,相隔了無數日后再看見彼此,內心竟然有一種描繪不出的感動和激動,瞬間涌上心頭,那一種小美理解不透的熱情,牢牢地將她擁抱,肯定和支持。
但是擁抱的時候,肢體觸碰的溫暖,卻是真實的。
這一些,都曾經懟過小美不務正業,天天追星,貴飯圈最殘的那一伙粉絲,沒啥本事,對社會沒貢獻,卻總是嚷得最起勁,恨不得時時刻刻把愛豆的形象英雄化,腦殘至極...
但是這一刻,小美是認同他們的看法的,因為在援助的這個過程中,她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生命的平等和被肯定,救贖的意義,以及自身能創造的價值,真正的價值。
在她幾乎認為自己要死定的時候,不是愛豆架著七彩祥云來拯救她,給她夢幻一樣的云頂城堡,而是那些樸實無華的醫生,護士長,姐妹徐靜雯拼了半條命換來的。
她靠著自己,熬過了那一秒一分的艱難過程,這輩子沒有比這還深刻的東西,讓自己終于學會先愛得起自己,愛豆只不過是虛幻的理想,可有可無,就像那倒映在湖面上的明月,永遠都不可能抓在手心上的安全感和溫度。
是的,做人首先要學會自己先看得起自己,愛自己,愛家人,愛職業,接受饋贈,貢獻他人,之后才是愛豆那張該死的五官,和五花八門的人設。
小美不再有那一種咄咄逼人的架勢和形象,她多了份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后的耐心和淡定,習慣聆聽別人的看法,接受批評和改進,只為把工作的質量完成得更好。
同之,她也感受不到這些同事原先滿滿的抵觸,這一刻開始,她們情同姐妹,彼此更加親近著,分享著這段時間來的喜悅心酸,她們談到了護士長,一起哭得稀里嘩啦。
小美才第一次從她們的口中,了解到護士長的一些形象和事跡,這是一個有大愛的女人,巾幗不讓須眉。
她的種種方面,無論是為人還是對職業素養,成就,態度的固執和認真,深深地觸動了徐靜雯和劉倩,這兩個對醫療事業有著抱負的人,更刮目相待。
眾人抱膝長談,整整一夜未宿,像走散了多年的親人一樣,不辭疲憊地說著話,感動的,憂傷的,開心的,驚險的,融成一體。
直到這一刻,小美才定義了所謂的‘存在感’,參與在眾人其中,被肯定的感覺,唯有這一種踏實的感受,不浮夸,不氣燥,做實事,善待人,愛自己,突然有了定義自己的覺悟,不再是那些五花八門的情緒和個性,偏曲的價值觀。
她突然明白了社會對自己,自己對社會,兩者共存間,是怎樣的一種衍生關系。
人只有經歷過曲折,威武不屈,一心向善地善待過世界,才有資格奢求他人的理解和認同,被肯定的意義,之后自己方才能找到自己,那個未定義的自己,終于有了活著的名目,心安理得地成為茫茫人海中的一份子,不迷惘,不爭強,一個應該秉承著優秀朝氣的年輕人。
小美找到了自己,不再是那一個一直活在愛豆的世界,整日勞心費神為他吶喊的‘曾小美’,過去的‘曾小美’已經化作一陣流沙,從此消逝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