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生活

一滴水的遇見

第58章 因煤炭而得名的石炭紀

一滴水的遇見 作家79AgKu 1637 2022-01-02 04:30:24

  石炭紀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開始于距今3.5億年,開始于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延續了約6500萬年。它分為兩個時期:始石炭紀(又叫密西西比紀,3億2000--3億5000萬年前)、和后石炭紀(又叫賓夕法尼亞紀,2億8600--3億2000萬年前)。

  石炭紀是植物世界大繁盛的代表時期。由于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中含有豐富的煤炭,因而得名“石炭紀”。據統計,屬于這一時期的煤炭儲量約占全世界總儲量的50%以上。

  實際生活中,煤不僅是重要能源,也是冶金、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燃燒、煉焦、氣化、低溫干餾、加氫液化等。應用于電力、鋼鐵、水泥、化工四大行業。

  石炭紀是地殼發展史上重要的造山時期,地殼上分布最廣的晚古生代海西山系的雛型,基本上在石炭紀形成。早石炭世末期的蘇臺德運動是晚古生代最主要一次構造變動,使北美的阿帕拉欽地槽、西歐的萊茵海西地槽、歐亞交界的烏拉爾地槽等的主體部分皺起形成山系;西伯利亞地臺以南的遼闊地槽區,大致可以中天山--NMG自治區南部一線為界,其北部石炭紀陸相為主,蘇臺德運動也明顯存在。石炭紀的古氣候問題中最令人注意的是:崗瓦納大陸自石炭紀末至二疊紀初的大規模的冰川活動現象、持續時間長達5000萬年,屬極地大陸冰蓋類型。

  石炭紀時期氣候分異現象十分明顯,北方古大陸為溫暖潮濕的聚煤區,岡瓦納大陸卻為寒冷的大陸冰川沉積環境。氣候分帶導致了動、植物地理分區的形成。陸生植物從濱海地帶向大陸內部延伸,并得到空前發展,形成大規模的森林和沼澤,給煤炭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石炭紀成為地史時期最重要的成煤期之一。按照地理環境不同,科學家們根據石炭紀的植物分布特點劃分出各具特色的植物地理區,每一植物地理區都有自己的特色植物群和一定的生態特征。

  在石炭紀晚期,脊椎動物演化史出現一次飛躍,從此擺脫了對水的依賴,以適應更加廣闊的生態領域,以北美賓夕法尼亞早期地層中的林蜥為代表。

  石炭紀陸生生物飛躍發展,海生無脊椎動物也有了顯著的變化。早石炭世晚期的浮游和游泳的動物中,出現了新興的筳類,成為海生無脊椎動物中最重要的類群。石炭紀有個別名叫“巨蟲時代”,因為當時大氣含氧量很高,蟲子長得特別大。其中有些蜻蜓個體巨大,兩翅張開大者可達70cm。生活在陸上的昆蟲,如蟑螂類和蜻蜓類,是石炭紀突然崛起的一類陸生動物,他們的出現與當時茂盛的森林密切相關。

  腕足動物盡管在類群上減少,但數量多,淺海底棲動物中仍以珊瑚、腕足類為主。頭足類則以菊石迅速發展為主。三葉蟲到石炭紀已經大部分絕滅,只剩下幾個屬種。

  最早發現于泥盆紀的昆蟲類,在石炭紀得到進一步的繁盛,已知石炭、二疊紀的昆蟲就達1300種以上。陸生脊椎動物進一步繁盛,兩棲動物占到了統治地位。早石炭世一開始,兩棲動物蓬勃發展,主要出現了堅頭類(也稱迷齒類),同時繁盛的還有殼椎類。

  在石炭紀的森林中,既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密的灌木。喬木中的木賊根深葉茂,木賊的莖可以長到20--40厘米粗,它們喜愛潮濕,廣泛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湖泊沼澤地帶。石松是另一類喬木,它們挺拔雄偉,成片分布,最高的石松可達40米。石炭紀時,早期的裸子植物(如蘇鐵、松柏、銀杏等)非常引人注目,但蕨類植物的數量最為豐富。蕨類植物是灌木林中的旺族,它們雖然低矮,但大量占據了森林的下層空間,緊簇擁擠,蒸蒸日上。今天地球上之所以蘊藏有如此豐富的煤炭資源,與石炭紀植物界的繁盛密切相關。中國是煤炭資源大國,有科學家曾經指出,石炭紀森林的廣袤和茂密可以從中國所產煤層的厚度上看出來,有的煤層厚度竟然超過120米,這相當于2440米的原始植物質的厚度。

  早石炭世的植物面貌與晚泥盆世相似,古蕨類植物延續生長,但只能適應于濱海低地的環境;晚石炭世植物進一步發展,除了節蕨類和石松類外,真蕨類和種子蕨類也開始迅速發展。裸子植物中的科達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成為造煤的重要材料之一。

  植物是怎樣變成煤炭的呢?由于石炭紀的植物種類繁多,生長迅速,它們死后即便有一部分很快腐爛,但仍有許多枝干倒伏后避免了風化作用和細菌、微生物的破壞。石炭紀森林的不少林地是被水浸泡著的沼澤地,死亡后的植物枝干很快會下沉到稀泥中,那里實際上是一種封閉的還原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植物枝干避免了外界的破壞,并在壓實作用和其它作用下緩慢地演變成泥炭。年復一年,由植物形成的泥炭在地層中得到保存,并又經歷了成煤作用后成為初級的煤炭-褐煤。褐煤是一種劣質煤,褐煤再經過長時間的壓實后,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煤--煙煤。褐煤轉化成煙煤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據地質學家們推算,0.3米厚的煙煤是由6米厚的象褐煤這樣的植物質壓縮而成的。

  石炭紀森林分布在地球陸地的許多地方,在中國北方的華北平原,就曾保存著石炭紀的廣袤森林,山西的煤層應該是最好的證據。在石炭紀時,山西大地歷經海水的數次入侵,海陸頻頻交替。每當海水退卻,陸地植物便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迅速繁盛,一期又一期的森林就這樣生成了。成煤的泥炭沼澤植物林中,主要以石松類、科達類、種子蕨類、真蕨類等為主。

  石炭紀,有一場生物大滅絕事件,兩棲動物受到重創,巨型昆蟲全部滅絕,很高的蕨類植物死亡。事后,大氣含氧量降低,氣候干燥,只有爬行動物進化了。到了二疊紀,成了爬行動物時代。

  截止至2012年,只發現了一種那時的爬行動物:原蜥。它體長60厘米。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有很大的不同,爬行動物的卵有硬殼保護,不需產在水中。它們的皮膚不像兩棲動物,只有一層薄膜,而是長有鱗片,這使它們不必隔一段時間就返回水中,防止脫水。它們還進化出了一種器官:聲帶。

  這次災難的禍首是煤炭。一億年來,陸地都完全由森林覆蓋。它們的枯枝形成了一層厚達30米的煤炭,而且遍布全球。那時,地幔巖漿活動劇烈,產生高溫。高溫穿過巖石,直達煤炭層。煤炭在高溫下開始燃燒。3.06億年前的一天,一堆火苗出現在地面上,緊接著,越來越多的火苗出現了,它們燒毀了成片的樹木,很快,附近一片火海。

  當時極高的含氧量,加快了大火的擴散。大火在數天內就擴散到了500千米以外的地方。叢林中的動物無處可逃,大多被燒死。巨脈蜻蜓等昆蟲雖能飛行,但他們的卵卻不可能。昆蟲們失去了棲息地,而他們不可能總在飛行,最終筋疲力盡,掉在了火海中。

  十年后,大火還在繼續燃燒。它們覆蓋了陸地約50%的地區。在這范圍內的大多數生物都被燒死。由于山脈和河流的阻擋,大火沒能繼續擴散。但煤炭的燃燒產生了大量的有害氣體,漸漸擴散到了全球。這些氣體使全球發生溫室效應,平均溫度在十年內上升了5攝氏度。這使海洋動物的卵無法孵化,這摧毀了很多動物。

  三十年后,由于可燃物燃燒殆盡,大火停止燃燒。大火燃燒的地區,有一層厚厚的灰燼,這是動植物被燃燒所形成的。幸存下來的動物由于沒有食物來源,很快被餓死。

  大氣中充滿了有害氣體,這又摧毀了許多呼吸功能差的動物。這些氣體又使全球氣溫繼續上升,災難發生100年后,全球氣溫平均可能達30攝氏度。

  一千年后,有毒氣體還在繼續揮發,它們遮住了太陽。地球表面所得的光源只有正常的50%,這使得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大量植物因此死亡。一些呼吸功能差的動物,如引螈,也因此大量死亡。

  一萬年后,有毒氣體終于停止了揮發,但動植物遭到了重創,50%的陸地幾乎沒有生命跡象,地球開始進入恢復期。

  距煤炭層燃燒過去5萬年,滅絕事件基本結束。在這場災難中,兩棲動物受到重創,而引螈奇跡般地存活了下來;節肢動物中巨馬陸、巨脈蜻蜓、巨獨角仙、巨蜚蠊等動物都滅絕了,巨型昆蟲的時代結束了;海洋動物中,三葉蟲受到重創,并在下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消亡。而受益最大的就是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的直系祖先--原蜥。他們的種群在這次災難中發展壯大,在接下來的數百萬年進化出許多不同的物種。他們在短時間內成為全球霸主,地球進入了長達2.4億年的爬行動物時代。

  燃燒的煤炭、有毒的氣體、高溫構成了造成46%物種滅絕的物種大滅絕--石炭紀燃煤事件。

  煤炭就在這樣一場滅絕性的燃燒中顯示了它的威力。

  它的可怕之處,不僅在于燃燒的無情,還有燃燒中產生的那些有毒氣體。

  構成煤炭有機質的元素主要有碳、氫、氧、氮和硫等,此外,還有極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其中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以硫最為重要。煤炭燃燒時絕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隨煙氣排放,污染大氣,危害動、植物生長及人類健康,腐蝕金屬設備;當含硫多的煤用于冶金煉焦時,還影響焦炭和鋼鐵的質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評價煤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礦物質是煤炭的主要雜質,如硫化物、硫酸鹽、碳酸鹽等,其中大部分屬于有害成分。

  煤炭的污染表現主要有:一、長期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形成以酸雨、二氧化硫和煙塵為主要危害的煤煙型大氣污染。主要包括火力發電、工業鍋(窯)爐、民用取暖和家庭爐灶等。高耗低效燃燒煤炭向空氣中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與二氧化碳和煙塵。二、煤炭開采破壞生態平衡:1、導致土地資源破壞及生態環境惡化;2、破壞地下水資源,加劇缺水地區的供水緊張;3、導致廢氣排放,危害大氣環境;4、為滿足社會對潔凈煤的需求,原煤入洗比例連年提高,排放出大量的煤泥水污染土壤植被及河流水系;5、運輸中產生的煤塵飛揚,既損失大量的煤炭,又污染沿線周圍的生態環境。此外,煤炭更直接污染了水源和空氣,并導致黑肺病的發生。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呼吁全球各國重視燃煤造成的環境惡果,立即減少并逐步放棄煤炭的使用。

  近些年,人們加強了對煤炭的保護治理:1、政策法規配套,環保投入增大;2、土地復墾取得一定成效;3、三廢(廢氣、廢水、廢渣)治理效果顯著;4、礦區綠化已從單純植樹種草,走向綠色生態工程建設;5、潔凈煤技術發展較快。

  當然,治理污染最好的辦法不是稀釋,而是從根源上杜絕它的產生。所有地球居民都是鄰居,共同呼吸著唯一的空氣。因而必須在全球的層次上攜起手來,密切合作,減少污染,共同保持健康的空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银市| 和田市| 互助| 宣恩县| 普定县| 交城县| 安庆市| 綦江县| 渭南市| 林州市| 封开县| 定州市| 满城县| 获嘉县| 锡林郭勒盟| 邵阳县| 多伦县| 永顺县| 丹凤县| 抚顺县| 马鞍山市| 瓮安县| 陕西省| 凤冈县| 崇信县| 开鲁县| 奉新县| 阳西县| 霍邱县| 宁波市| 东阿县| 新巴尔虎右旗| 祁阳县| 招远市| 东乌珠穆沁旗| 财经| 年辖:市辖区| 石首市| 东阳市| 灵武市|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