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生活

一滴水的遇見

第61章 開始與結束都有災難的三疊紀

一滴水的遇見 作家79AgKu 1104 2022-01-14 17:58:09

  三疊紀,是公元前2.5億至公元前2億年的一個地質時代,它位于二疊紀和侏羅紀之間,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分早、中、晚三世。三疊紀的開始和結束各以一次滅絕事件為標志。雖然這段時間的巖石標志非常明顯和清晰,其開始和結束的準確時間卻如同其它古遠的地質時代一樣無法非常精確地被確定。其誤差在正負數百萬年。

  三疊紀的名稱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馮·阿爾伯提起的,他將在中歐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巖和黑色的頁巖以及其間的紅色三層巖石層統稱為三疊紀。今天,三疊紀被分成更多亞層。

  標志三疊紀的典型的紅色沙巖說明當時的氣候比較溫暖干燥,一般認為當時在兩極沒有陸地或覆冰。因為當時的地球與現今的地球截然不同,只有一塊巨大的大陸就是盤古大陸,也被稱為泛古陸,即大岡瓦納古陸,因此當時的海岸線比今天要短得多,遺留下來的近海沉積比較少,只有在西歐比較豐富。因此三疊紀的分層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帶的生物化石來分的。

  勞拉西亞古陸包括了今日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岡瓦納古陸則包括了非洲、大洋州、南極洲、南美洲以及亞洲的印度等部分地區。

  不過到三疊紀中期,泛古陸開始出現分裂的前兆,在北美洲、歐洲中部和西部、非洲的西北部均出現了裂痕。

  由于三疊紀以一次滅絕事件開始,因此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現代生物群開始形成的過渡時期,生物開始時分化很厲害。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種會飛的脊椎動物(翼龍)可能是這時候出現的。第一批魚龍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烏龜--原顎龜也出現在三疊紀晚期。

  海洋無脊椎動物類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古老類型的代表(如無孔亞綱和下孔亞綱)基本絕滅,新類型大量出現,并有一部分轉移到海中生活。由于陸地面積的擴大,淡水無脊椎動物發展很快,海生無脊椎動物的面貌也為之一新。內生、游泳的軟體動物--甲殼動物群落取代表生、固著的腕足動物--海百合群落而成為海洋中的優勢群落;六射珊瑚取代四射珊瑚,并迅速發展,遍及全球。

  三疊紀時,晚二疊世幸存的齒菊石類大量繁盛起來,中、晚三疊世的大部分菊石有發達的紋飾,有許多科是三疊紀所特有的。與古生代相比,雙殼類和菊石類也多屬新發展的種類,菊石多具有復雜的紋飾和菊石式縫合線。菊石、雙殼類、有孔蟲成為劃分與對比地層的重要門類,而筳及四射珊瑚則完全絕滅。

  晚古生代雙殼類的種類只有很少數繼續存在,產生了許多新種類,并且數量相當繁多。尤其在晚三疊世,一些種屬的結構類型變得復雜,個體也往往比較大。由于三疊紀的環境與古生代不同,非海相雙殼類逐漸繁盛起來。

  三疊紀時,脊椎動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爬行動物主要由槽齒類、恐龍類、似哺乳的爬行類組成。典型的早期槽齒類表現出許多原始的特點,且僅限于三疊紀,其總體結構是后來主要的爬行動物以至于鳥類的祖先模式;恐龍類最早出現于晚三疊世,有兩個主要類型:較古老的蜥臀類和較進化的鳥臀類。三疊紀晚期,蜥臀目和鳥臀目都已有不少種類,恐龍已經是種類繁多的一個類群了,在生態系統占據了重要地位。因此,三疊紀也被稱為“恐龍世代前的黎明”。與此同時,海生爬行類在三疊紀首次出現,由于適應水中生活,其體形呈流線式,四肢也變成槳形的鰭;似哺乳爬行動物亦稱獸孔類,四肢向腹面移動,因此更適于陸地行走。但是,在隨后從侏羅紀到白堊紀長達1億多年的漫長歲月里,這批生不逢時哺乳動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龍為主的爬行動物的陰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為地球的主宰。

  原始的哺乳動物最早見于晚三疊世,屬始獸類,所見到的化石都是牙齒和頜骨的碎片。

  三疊紀早期植物面貌多為一些耐旱的類型,隨著氣候由半干熱、干熱向溫濕轉變,植物趨向繁茂,低丘緩坡則分布有和現代相似的常綠樹,而盛產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幾乎全部滅絕。裸子植物的蘇鐵、本內蘇鐵、尼爾桑、銀杏及松柏類的植物自三疊紀起迅速發展起來。其中除本內蘇鐵目始于三疊紀外,其它各類植物均在晚古生代就始有了發展,但并不占重要地位。二疊紀的干燥性氣候延續到了早、中三疊世,到了中三疊世晚期植物才開始逐漸繁盛。晚三疊世時,裸子植物真正成了大陸植物的主要統治者。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是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之一,發生于三疊紀與侏羅紀之間,大約是1.996億年前(一說是2.14億年前)。一些研究認為實際上當時有兩次滅絕事件,其相隔時間是1200至1700萬年。

  在這場浩劫中,鱷類動物遭到重創,波斯特鱷、靈鱷、楔形鱷、狂齒鱷、角鱷都滅絕了,但一些鱷卻存活到了現在。牙形石滅絕,除魚龍外所有的海生爬行動物消失。腕足動物、腹足動物和貝殼等無脊椎動物受到巨大沖擊。在海洋中,22%的屬,大約一半的種消失。許多槽齒目動物也都滅絕了。幸存的植物包括針葉類和蘇鐵。

  這次滅絕事件并非在所有地方的摧殘程度都一樣。在有些地方幾乎它沒有任何影響。在其它一些地方實際上所有的迷龍和大多數合弓類動物都消失了。許多早的恐龍也均滅絕,而那些發達一些的恐龍卻幸存了。

  恐龍在這場災難中獲益最大,它們迅速成為地球霸主,統治了地球1.38億年,最終在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中滅亡。哺乳動物的祖先大帶齒獸也頑強地活了下來,它們的后代在恐龍滅絕后統治了地球。

  凡事都是有正反兩方面的。災難縱然無情,但一次次滅絕性災難,卻使地球表面土壤增厚,促進新生物種迅速成長,給整個世界帶來新的活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岱山县| 兴国县| 资兴市| 安龙县| 密山市| 探索| 阿克苏市| 堆龙德庆县| 吴桥县| 齐河县| 泾阳县| 晋宁县| 宁武县| 翼城县| 黄大仙区| 汪清县| 望谟县| 华容县| 巴中市| 铜陵市| 皮山县| 马龙县| 高雄市| 抚宁县| 拜泉县| 宣武区| 离岛区| 察雅县| 福州市| 灵丘县| 剑川县| 永春县| 改则县| 平乡县| 康平县| 江源县| 普兰店市| 富民县| 韶山市| 丰宁|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