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我是蔣干

隱士龐德公(轉載)

我是蔣干 yuyuwin 2666 2006-12-05 12:55:00

    

  隱士,在中國幾千年來都是一個奇特的特殊群體,存在于每朝每代。這些隱士們或抱嘯山林、探究玄理,或隱居求高、著書立說,是中國古代、近代社會一道獨特的風景。古有許田、巢父、伯夷、叔齊,后有陶淵明、黃公望等等。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可知,越是在社會動蕩的時期,這類的隱士越多出現。孔子曰:“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就是這類隱士歸隱山林的特色之一。不過,這些隱士又分為很多種。有的是完全沉浸于山野之中,自得其樂,不為世人所知,也從不涉足紅塵;也有的雖為隱士,但是卻名聲鵲起,成為一代大儒;有的更是在當地或者周邊地區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他們或品藻人物,或教授學識,成為一時之“名士”。在后漢時期的荊州大隱士龐德公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

  由于本身的隱士身份,關于龐德公事跡的歷史記載很少。在陳壽的《三國志》里沒有他的蹤跡,僅僅在習鑿齒的《襄陽記》中才有關于龐德公的零星記載。幸好南北朝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關注到這段資料,才使得這個在后漢大名鼎鼎的隱士被挖掘出來。而范曄對龐德公也是比較重視,還特意在《后漢書•逸民列傳》中,專門對龐德公進行了介紹,但無論是裴松之還是范曄,都只是將習鑿齒《襄陽記》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輯錄,因此,關于這個著名隱士的生平事跡還是不多,給后人留下了不少疑問。盡管如此,從這些殘缺不全的記載和一些詩文、野史傳說中,我們還是可以領略到這位龐德公的風采。

  (一)

  要說到關于龐德公的疑問,最主要的還是他的名字。《襄陽記》中說他叫做龐德公,《后漢書•逸民列傳》中則稱為龐公。德公到底是他的名還是字呢?筆者在對比這兩段記載時,心中有些疑惑。要說這是他的名吧,總覺得不太象。眾所周知,東漢時期的名字由于王莽的關系,一般都是單名,基本上是沒有雙名的。此惑一也;再者,關于龐德公的第一手資料出自《襄陽記》,其文曰:“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請注意這里前三個人物,用的都是表字,按照一般的寫法,而最后一個德公是否也應該是表字呢?此惑二也。筆者懷疑:可能范曄在此也有些疑惑,所以直接以“龐公”稱之。筆者妄斷:可能德公只是表字,而名已經無人知道了。不過,由于其他資料的匱乏,故存疑于此。

  (二)

  關于龐德公的事跡,《后漢書•逸民列傳》和《襄陽記》中還是做了一個大致的介紹:龐德公,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居住在峴山(亦名峴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南,東臨漢水)之南。一生樂于隱居,“躬耕田里,夫妻相待如賓,休息則正巾端坐琴書自娛,睹其貌者肅如也。 ”雖然從來都沒有做過官,“未嘗入城府”,但在當時卻是名聲響亮,是荊州地區的六大豪族之一。荊州牧劉表久聞其名,數次派人請他出來做官,龐德公都是不去。劉表便親自前往拜訪。當時龐德公正在田間耕作,劉表也沒有擺什么官架子,直接在田邊就和龐德公談了起來。這兩段對話頗有意思。

  劉表問:“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龐公笑曰:“鴻鵠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于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所謂人各有志,“保全天下”非龐德公之愿,自得其樂才是他的追求。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龐德公遠離紅塵的那種超脫。最終,龐德公自己也是“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反。”完成并實現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劉表心有不甘,接著又問:“先生苦居畎畝而不肯官祿,后世何以遺子孫乎?”龐公曰:“世人皆遺之以危,今獨遺之以安。雖所遺不同,未為無所遺也。” 龐德公的這番話耐人尋味。就向劉表一樣,雖然把權力、財富留給了子孫,但同時也給子孫留下了隱患。而龐德公給子孫留下的,顯然不是什么物質財富,用今天的話說,是一種精神財富、道德標準。看來,這位隱士果然是不同凡響,他的話就是拿到今天,也是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的。

  (三)

  關于龐德公的生平逸事,史料中的記載并不多。《襄陽記》中說:

  德操嘗造德公,值其渡沔,上祀先人墓,德操徑入其室,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徐元直向云有客當來就我與龐公譚。”其妻子皆羅列拜於堂下,奔走供設。須臾,德公還,直入相就,不知何者是客也。

  由此可知,龐德公與當時荊州名士、著名的古文經學家司馬徽關系就非常好,和徐庶也有交往,而且關系比較密切。

  龐德公非常善于發現人才,是當時著名的“伯樂”之一。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尤其是慧眼識孔明,更是為后人津津樂道。“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把諸葛亮稱為“臥龍”,足以證明龐德公的識人之才。諸葛亮能夠在出仕之前就已經名聲鵲起,和龐德公有直接的關系。清人阮函在《答鹿門與隆中孰優說》中說:“龐公卻辟劉表,知其不足與為;而智辯昭烈,隱然出武侯以自代。在國可扶炎鼎之衰,而在已無改巖林之樂。”阮函認為龐德公對諸葛亮的成才起了關鍵的作用。現代學者譚良嘯則認為龐德公實際上就是諸葛亮的老師。

  龐德公對于自己的侄子龐統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視的。《襄陽記》中說:

  (龐)統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見德操。德操與語,既而嘆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龐德公對龐統的成材、成名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到最后,這兩位兩個毛頭小伙子也沒有辜負他的厚望,成為后漢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這足以說明龐德公的人物品藻水平。如此高士,竟然隱沒于田間,實在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四)

  龐德公,雖然在史料中的記載并不多,但他的事跡、風范對后來的文人墨客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據有關資料記載:唐代詩人孟浩然、晚唐文學家皮日休就曾經效仿龐德公,在鹿門山隱居。鹿門山也因為有過這三位名士而出名。鹿門山上的“三高祠”就是為紀念龐德公和孟浩然、皮日休而于明代修建的。后人還建造其他一些紀念性建筑(如龐公制藥洞)及很多景點供后人憑吊這位曾經后漢時期著名的隱士。元人潘音曾經賦詩緬懷龐德公:

  高士遺跡尚可尋,襄陽城外悶幽林。

  久知軒冕浮榮薄,已卜耕鋤樂趣深。

  麟閣不圖丘壑相,鹿門應遂白云心。

  千秋事與人俱往,滿目秋楸帶夕陰。

  所謂“邦無道則隱”,龐德公帶著滿腹經綸而隱居山林,不求聞達于諸侯,逍遙于山水之間,忘情于阡陌之中,自得其樂,也算是一種另類的精彩人生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亭县| 恩施市| 普陀区| 桐乡市| 阿克| 盐池县| 西城区| 南投县| 西畴县| 阜南县| 民和| 监利县| 遂平县| 句容市| 冕宁县| 遂昌县| 汉川市| 永登县| 扶风县| 红安县| 甘肃省| 碌曲县| 余江县| 邛崃市| 扎囊县| 竹北市| 唐山市| 亳州市| 繁昌县| 凤山县| 息烽县| 定陶县| 黄梅县| 万全县| 乌苏市| 沈阳市| 车致| 民勤县| 改则县| 荥经县| 清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