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虎是所有種類的老虎中最為瀕臨滅絕的一種。生活在中國中南部,估計世界上僅有20-30只野生華南虎,現在可能連這個數量也不到了。現在世界上還有50只左右華南虎生活在中國18個動物園中, 兩只虎在‘拯救中國虎‘南非野化基地。華南虎是老虎最小的幾個亞種中的一種。雄虎從頭至尾身長估計2.5米,體重接近150公斤;母虎更小,身長估計2.3米,體重接近110公斤。它們毛皮上的條紋既短又狹窄,與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亞虎比起來條紋之間的間距較大.
華南虎是中國獨有,與國人奮斗2000年,對如何攻擊和躲避技巧最豐富,所以處境最危險。50-60年代中國大規模捕殺華南虎,現在是比大熊貓還危險且珍貴的物種。殺人最多的記錄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與印度人素質和當地環境有關。在當地食肉獸中豺對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構成威脅,豺攻擊力不如狼,但群體比狼群更多且堅韌又沒有種族之分,不同豺群會配合攻擊虎豹。在印度曾有20只豺群攻擊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對抗中殺豺7只,傷6只,摧毀豺群的進攻力。但是殘余豺群立刻召喚鄰近領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豺加入對虎的攻擊,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殺4只,傷2只后,開始逃跑。豺群追擊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殺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戰場又有7只豺被殺。中國也有傳說-豺是虎克星。但是亞洲象和亞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對手。成年雄性亞洲象可以自保,但絕不主動攻擊老虎與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亞洲象無力抵抗孟加拉虎。從解剖中發現,老虎心臟容量大于非洲獅。
西伯利亞虎以西伯利亞為基地足跡遍布歐亞大陸直至南亞次大陸,發展為孟加拉虎亞種、高加索虎亞種和華南虎亞種,只有大海阻止其進入美洲。部分個體橫渡南海進入印尼群島,發展為蘇門達臘虎亞種。從極寒到極熱顯示頑強的適應力,虎是單獨活動,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幾天相聚,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強于非洲獅。
非洲獅從非洲大陸北上進入阿拉伯半島又進入南亞次大陸。歷史上在印度發生過獅虎的競爭,雖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非洲獅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最有傳奇色彩的是中國黑虎又稱蘭虎。清末被傳教士發現于西苑(與中國麋鹿同地),后向看守官員行賄得到兩張黑藍色虎皮。但一直不能得到活體,被認為是皇家圈養的變異個體,隨麋鹿在中國滅絕或不承認黑藍虎的存在。但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一農民在京郊十三陵發現一只黑藍色成年虎,70年代末在京郊密云山區發現兩只黑藍虎幼崽,說明經過近70年戰亂在北京居然保存下黑藍虎種群,令人不可思議。可惜再沒聽說黑藍虎的后續消息。當地山民認為黑虎是明清皇陵的守護神,增加幾多神秘...。
獅虎格斗是有真實戰例的。1995年10月,我國沿海某市一開放式動物園曾發生過東北虎咬死非洲獅的事件。某夜,分隔獅虎籠的閘門因故障打開了,出于大型食肉獸間的競爭原則,實力相當的食肉獸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讓,如果沒有退路就必須背水一戰,結果,當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時,非洲雄獅已倒斃在虎區正中央!經調查,非洲獅是經充分準備后入侵虎區的,但結果卻是讓東北虎一擊致命,東北虎首次攻擊就擊中非洲獅的咽喉要害,根本沒給對手還手的機會!擊斃對手后,東北虎還拖著比它重一倍的獅子走了30多米。
西伯利亞虎(東北虎)是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首先在體格上勝獅一籌。從捕獵技巧上說,虎向來是獨來獨往,捕獵都是靠自己,單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強;獅子的生存之道則是結群捕獵(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動物),講究協同作戰能力,因此,一對一打,獅子決不是虎的對手。
在歷史上,虎的分布一度遠達土耳其,有西伯利亞虎、華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黑海虎、新疆虎、蘇門達臘虎、爪哇虎、巴哩虎等亞種,但今天僅存前四個亞種。獅子的分布一度也很廣,除非洲和印度外,還有希臘獅和伊朗獅兩個亞種,其中伊朗獅和黑海虎還發生過激烈的生存競爭。 在古羅馬斗獸場,經常上演獅虎搏斗的比賽,結果往往是老虎獲勝。
通常虎會選擇傍晚出來覓食,一夜可走二十英里以上。虎主要捕殺野豬、鹿、野牛等。它捕獵時,更多是依靠它的視覺和聽覺,而不是嗅覺。捕獵時,虎會悄悄潛近距獵物10——25米的距離內,再從背后猛撲過去。虎的捕獵方法是先用前爪一擊把獵物擊倒,或把獵物拖倒在地,這是關鍵,然后虎一面緊咬獵物咽喉另其窒息,一面死死按住獵物,以免被獵物的角或蹄等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