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畫作也不用賣,找幾個名士大儒賞析一番。”
“大儒們看完之后,朕收回宮中,作為宮中典藏。”
“越是稀有的東西,才會越發讓人著迷和戀戀不忘。”
“如此一來,事可成也。”
趙靖撫掌大笑。
韓子常吞了吞唾沫。
他只覺得趙靖實在是太狠了。
如果說,他之前那么做,無非是將世家坑慘了。
但并非是沒有轉圜余地。
畢竟,他自己出生世家,雖然只是個小寒門。
且本身是首輔之尊,在職所需。
如果按照趙靖這么一來,就徹底沒有了絲毫轉圜余地。
這么做,不僅是要放了世家的血。
還要抽世家的骨!
不過,他已經站在這條船上了。
而且所謂的轉圜余地,他也從未想過。
在跟隨老皇帝的那天開始,他從未在意過自己身上所謂世家身份的烙印。
更何況,趙靖之圖謀,都是擺在了明面上。
他也心服口服。
正如,趙靖那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僅僅這四句話,都足矣讓他百死不悔。
他胸中溝壑,萬千抱負,都可以在這一系列之中!
大周,當是那個盛世之大周!
他希望,在自己死后,能夠以文忠為謚號!
這是文臣最高謚號!
如果是老皇帝,他還不回有這個機會。
現在機會在眼前,他只會去把握住!
“謹遵陛下法旨!”
韓子常叩拜告退。
……
數日后。
京城最大之酒樓,繁盛樓。
幾個士子聚集而坐。
“聽說了沒有?韓閣老近日技癢,做了一幅畫。”
“據聞韓閣老的字畫早就到了化境之地,一字一筆,一筆一畫,都是妙筆天成之跡象,毫無雕琢。”
“今天宋秋生,吳孟子,柳如章等諸多在世大儒都被邀請進入韓府之內,一賞首輔大作。”
幾個士子,一壺酒,幾盤花生,還有幾個菜,說起來津津有味。
并且,此時傳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談會的不僅僅是他們。
韓府,就在隔壁的街道之上。
在坐的文人,全都是在等待韓府之上的消息。
“嘿,閣老之畫,一尺已經數百兩銀子,據說此圖無比開闊,有二十四尺。”
“就連陛下都說好呢。”
“若是閣老將此畫出售,豈不是要賣數萬兩銀子?”
“你以為錢財就能買到,做夢呢,當初多少人上門求畫都被拒之門外,他高興的時候,即興所畫,甚至即興送給了路人。”
……
就在那些士子們爭論之時,此時兩條相鄰街道的甬道旁邊。
數量馬車開了過來。
“出來了!”
“是宋大儒的馬車!”
“后面的是吳孟子,被稱之為畫圣。”
“柳如章也出來了!”
一眾士子沸然了,群情而至,想要得到這些大儒嘴中的評價。
然而,數輛馬車疾馳而過,根本就沒有停歇的意思。
但是在當晚,很快就有消息從幾位當世大儒那里傳了出來。
“閣老之技藝已經爐火春青,世人抬愛,尊我為畫圣,今日見閣老之手筆,老夫自愧不如。”
這是畫圣吳孟子的評價。
“畫中所做,乃是當今圣上偶得一夢,夢中和文曲星相見,見那四句文曲星之言,老夫何以顏面自稱之當世大儒?”
宋秋生的評價也飛速傳遍了整個京城。
最后一個,卻是更加直白。
那柳如章回去之后,當即找來無數的畫紙,卻全都被其撕爛的粉碎。
后尋找布帛,又覺得布帛也難以承載。
最終,在數十尺的白帛之上,臨摹數次。
最后擲筆而去,憤憤道:“世人謂我字畫雙絕,今日之前,我自問哪一樣都未必輸了韓閣老。”
“然,文曲四句,字讓我羞愧于提筆再寫。”
“圖中之畫,栩栩如生,無絲毫雕琢之痕跡。”
“那紙……那是紙中尊品,布帛難及。”
“更有圣天子親自加印!”
“圣天子遇文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轟~
柳如章的話傳出來之后。
徹底將此事的討論掀到了最巔峰。
世人傳言,韓閣老一幅字畫,讓當世數位大儒掩面而去。
眾人心中的好奇心更是被提升到了極致。
然而就在此時。
一道詔命傳來,更是徹底引爆所有人,如同貓爪撓心般。
皇帝將此畫收入宮中典藏。
不再外漏。
于是乎,幾位大儒的門檻卻直接被踏破了。
因為韓子常乃是閣老。
相見閣老,可沒那么容易。
三位大儒雖然地位崇高,但畢竟易接觸。
這些士子文人登門拜訪只有一個目的。
求得一個臨摹之作,以求觀賞。
然而數位大儒全都拒絕。
最終卻是有人買通了柳如章的一個奴仆。
從那奴仆手中買到了柳如章臨摹后自覺無法比及而丟掉的畫作。
終于,一睹風采。
《帝夢文曲圖》!
這幅畫作,在文人士子圈里面瘋狂轉手。
甚至,就這么一首臨摹之作,已經作價三千兩。
不少贗品也隨之出現騙取錢財。
就在此時,韓子常府內,卻是流傳出幾張紙來。
全都是送給諸位大儒的。
此消息一出,再度讓這些文人士子瘋狂了。
“此等紙張,乃是文曲紙,星君降世贈送陛下。”
“細膩光澤,平整無痕,落筆生香,畫筆栩栩如生,此等好紙,我看誰還敢說紙是為次品。”
“星君既然送給了圣上,這紙就應當稱之為皇帝紙!”
“有如此好紙,哪怕看書,撫摸上去都能心凈,寫字妙思如泉涌。”
一眾士子逐漸知道了這些紙。
并且陷入了狂熱的追捧之中。
從韓閣老府內傳出的那些紙,除了幾位大儒收藏了些許。
其他的,都廣在京城流傳。
甚至不惜撕裂成好多份,售賣出去,人人手握一截都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仿佛就直接和皇帝陛下,或者是文曲星近距離接觸了。
而就在京城士子都在瘋狂追逐之跡。
禮部之外,一則禮部公令文書,貼墻告示。
用的便是此紙。
而其中內容,卻讓整個京城都晃動了。
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往京城之外,往整個大周擴散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