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前是不是說過,殿下的隨從吳小周在門外守了一夜嗎?”唐佐佑問。
“沒錯啊。”唐爭北點頭答道。
“這里就有個問題,若是殿下真不想與王麗嬌發生些什么,吳小周為何不阻止呢?當時就算殿下已經神志不清,但吳小周沒有吧。”
“也是哦。”
“再一個,如果這件事是王大帥設計的圈套,那守在門外的應該是王大帥的人,而不應該是殿下的人。設計者比被被陷害者更想看到殿下與王麗嬌發生點什么吧,既然如此,設計者難道不派人盯著嘛,又或是王麗嬌一人就足以完成此事?這些都是疑點。”
“經唐叔叔這么一分析,好像確實如此。當時,我也沒有想那么多。”
“說起來,這件事情,到底是王大帥算計了殿下,還是殿下算計了王大帥,不到最后恐怕誰也說不準。”
“那唐叔叔覺得是前者還是后者?”
“我當然認為是后者了。”唐佐佑肯定地回答。“王大帥以為自己抓住了一只小羊,殊不知,他招進來的是一只猛虎啊。屆時等他醒悟過來,他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處在了虎口之上。”
“想不到唐叔叔對殿下的評價如此之高。”
“高嘛?我覺得可能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這時,一旁的唐伯雄插進來說道,“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這殿下總給我一種奇怪的感覺。我總覺得他跟一般的皇室子嗣不一樣。他身上一點也沒有那種骨子里的傲氣。一般在皇家出生長大的人,多少都會一種自命不凡的氣質,或者可以把這種氣質叫做貴氣,這種貴氣是怎么也掩藏不了的。但他身上不僅沒有這種氣質,反而有一種市井之氣。這種市井之氣在他言行神態,舉手投足之間,總會不自覺地就會流露出來。”不得不說,唐伯雄看人還是比較準的。畢竟活了大半輩子了,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情也不少了。
“之前,娘也曾說過類似的話,說殿下與一般的皇室宗親不一樣。”唐爭北停頓了一下又說,“依爹和娘的意思,難不成這個殿下會是假冒的不成?”
“誰又說得準呢,或許他只是個替身的也說不定。”唐伯雄說道,“他這一路從望北城穿過北澤之地,到梁城,再去崇北城,再來唐城,最后又到侯北城。其中艱辛可想而知。以皇室一向的嬌貴來看,誰能受得了這般顛簸啊。”
唐伯雄說完,幾人都沉默了。唐爭北心里也是十分矛盾,他既希望這個皇子是真的,又希望他是假的。他從小到大,還沒有遇到一個跟他如此投緣的人。更重要的是這個人對他,對唐家都是真心實意的。
“不管他是真是假。孩子都會拼盡全力保護他的安全。正如他為唐家那般付出一樣。”唐爭北忽然眼神堅定地說道。
唐伯雄和唐佐佑對視一眼,而后點點頭,走到唐爭北邊上,抬手輕輕拍了拍。“唐家向來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爹必將全力支持你。”
“謝謝爹。”唐爭北又轉向唐佐佑,“謝謝唐叔叔。”
“行了,時候也不早了。讓等候多時的唐城信使去給王大毛送信吧。”
大帥府,議事廳內。
心情大好的王大毛正飲著小酒,與陪坐的胡八里還有幾個謀士,暢談未來。可人生有時候就是這么惡心,當你開始飄飄然的時候,就會出個事情把你硬生生的拽回地面。
報~。唐城有軍情呈報。外面響起一個軍士的洪亮聲音。
王大毛一個眼神,一個隨從就出去了。沒多久,那個隨從拿著一封信進來了。他雙手遞到王大毛面前。王大毛努了一下嘴巴,隨從就轉了個方向,把信呈到了胡八里前面。
胡八里接過信,拆了封,看了一眼,頓時臉上神色大變。
“怎么啦,胡先生,唐城出什么事了?”王大毛見狀連忙問道。
“信上說濱國在桂城集結了好幾萬軍隊,恐有進犯唐城之意。”胡八里面色沉重地說。
“什么!”王大毛拍案而起。
“大帥切勿動氣。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信里還有沒有說其他事情?”
“信上說,唐城已經進入戰備狀態,靜觀其變。”
“你們有誰知道桂城的情況嗎?”王大毛問。
“回大帥。”有個謀士回道,“屬下聽聞,在很多年前唐城和桂城是雙子城,兩城的百姓來往十分密切。原先桂城也是一直歸唐城管轄。后來因為一些原因,桂城強行被濱國奪了去。”
“因為什么原因?”王大毛再問。
那位謀士繼續回道,“據說當時汀國與濱國在唐城桂城附近打得不可開交。戰爭持續了幾年也沒有見分曉。后來好像是北水宗介入調停才得以解決。最后的結果就是桂城歸濱國,唐城歸汀國。但當時的唐城城主不肯,誓死也要奪回桂城。汀國朝廷思來想去,最后不得已跟唐城簽了個秘密條約——也就是汀唐密約,給了唐城很大的自主權限,才讓當時的唐城城主勉強接受了這個結果。”
“那這些年,唐城與桂城關系如何?”王大毛第三問。
還是那位謀士回答,“盡管兩城分屬兩國,但來往還是相當頻繁,不管是民間商貿還是城務交流。畢竟兩個城池的歷史淵源深厚,不是外力一刀就能斬斷的。”
“之前,我們收服唐城借了濱國的東風。沒想到,這么快就要把人情給還回去了。”王大毛說罷嘆了口氣。
“濱國拿了桂城之后,就一直對唐城虎視眈眈。這一次,唐城出了這么大的變故,他們有所企圖,也屬正常。”胡八里不咸不淡地說道。別看他說得是句公道話,但其實他已經在為自己開脫了。在他看到信里的內容之時,他就突然想通了唐爭北為何敢說出交出兩萬精兵的話。有了這份軍報,現在就算是唐城愿意交,王大毛也不敢全部接收啊。胡八里有七八成把握敢斷定,這份軍報跟兩萬精兵的承諾肯定有一定聯系。只是,現在唐家父子都已經走遠了。這兩件事情如果做深入討論的話,王大毛第一怪罪的人必然是胡八里等一眾謀士。趁著王大毛還沒有想到這兩者的聯系之前,胡八里需要做得就是把軍報這件事情描述得更加合理化,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責任撇的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