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貞神色一變,此時倒是毫無懼色:“小女五歲誦《烈女傳》,七歲隨父習射,十二歲隨兄出使貴國,這副筋骨早與朝鮮八道風霜淬煉一體——恩公但說所謀何事,縱使要小女以頸血試恩公刀鋒,亦無悔!”一邊雙手疊放行下一個禮。胤禛哈哈大笑,而后開口:“倒不必如此大驚小怪!若真有這等事體原該是男兒家擔待,不過是八爺府里缺個體己人勸誡管束罷了,聽聞朝鮮兩班貴女重婦德禮教,且考較你——自《女誡》至《內訓》,可曾通讀過哪幾卷?又于《女范捷錄》有何心得?”
張慧貞凌厲之色稍斂,緩緩道:“小女自幼承庭訓,于女德女訓之書倒也讀過幾冊。首推的自然是華夏圣賢之書,《孝經》乃儒家至德要道,小女常誦其文,深知孝悌為本,方為女子立身之基。另有班大家所著《女誡》,雖非我朝鮮原創,然其詳述卑弱、夫婦、敬慎諸篇,字字珠璣,實為閨閣女子之明燈。小女常以此書自省,力求恪守婦道,恭順謙和。劉向所輯《列女傳》,亦令小女受益匪淺。書中記載古之賢婦貞女、孝女烈婦之事跡,讀來令人肅然起敬。小女常思效仿古人之德行,以提升自身修養,不負家族之期許。至于我朝鮮本土所編女德之書,亦有《內訓》一書,或借鑒華夏經典,然已融入我國風土人情,更合我朝鮮女子之性。書中強調女子當守貞潔、盡孝道、勤持家、謙待人,小女常以此書為鏡,檢點自身言行。另有《女范捷錄》一書,雖亦源自華夏,然在朝鮮廣為流傳。書中總結女子當守之德,如貞順、勤儉、仁厚諸般美德,妾身亦常讀之,以明女子立世之本。此外,諸如《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雖未專論女德,然其倫理道德之教誨,亦對小女影響深遠。小女常思圣賢之言,以修身齊家為己任。至于家族所傳之家訓、族規,更是小女日常所循之則。其中對女子言行之規范,細致入微,小女時刻銘記于心,不敢有絲毫懈怠。”
胤禛微微頜首,問道:“若你伺候的福晉有違反女德之行為,你該如何勸誡?”張慧貞恭敬答道:“回兩位爺,小女深知,勸誡福晉乃是大事,需慎之又慎。若真遇此情形,斷不敢魯莽行事。小女會先尋個恰當之時機,待福晉心緒平和、無煩憂之事纏身時,再恭敬上前,以謙卑之態,委婉提及此事。斷不會在眾人面前讓福晉失了顏面,此乃小女為人、為仆之本分。言辭之間,小女定會以禮相待,先贊福晉往日之賢德淑良,再提及女德之要義,諸如《女誡》中所言‘夫婦之道,參配陰陽,通達神明,信天地之弘義,序人事之性也’,又或《孝經》里‘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之語,借圣賢之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若福晉一時難以接受,小女亦不會強行勸諫,以免惹福晉不悅。妾身會尋些古代賢婦之故事,如《列女傳》中孟母三遷之賢、陶荅子妻之貞烈,編成淺顯易懂之話語,于閑暇之時,緩緩道來,潛移默化之中,望福晉能有所感悟。小女亦深知,福晉乃王府之主母,身份尊貴,小女勸誡,只為助福晉修身養性,以全女德,保全府之安寧祥和。若小女所言有不當之處,還望王爺明鑒。”言罷,再次俯身行禮,姿態恭謹至極。
胤祥和四爺對視一笑:“如此甚好,若是福晉有何出格之舉與四貝勒府相關,你要及時通報與十三阿哥,可用朝文寫信告知,自有通譯釋語。夜也深了,且下去歇息吧。明天交代精奇烏嬤嬤仔細教她規矩,給她扯些布,做些旗裝,不要艷俗,要雅致。選好了,畫了樣式給我瞧瞧,首飾絨花也找找,務必要大方規整。”
塔拉喳了一聲,打了個千,帶著張慧貞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