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村里通了自來水,鄰居們基本上都開始習慣使用更干凈、衛生的自來水,只是錢多紅依舊習慣每天提著水桶去河浜里打水,洗衣做飯,直到有一天她看到河中央飄來一具爬滿拱蛆的家禽浮尸,她才意識到,這水已經不能再吃了啊!
上海的帶頭大哥作用確實給蘇南的經濟帶來了騰飛,連帶著蘇北的一些航道、交通便利的小鎮都孵化出了產業鏈。
“喜子”的工資從最開始的每天30元,已經漲到了80元,即便如此,大女兒、小兒子的相繼就讀初中讓錢多紅在錢上犯了難。
思來想去,她決定還是去鎮上找個班上,畢竟兒女在學業上都算努力,萬一考上了高中,再萬一考上了大學,花錢的地方更多。
“不是萬一,是一定都能考上大學!”,錢多紅心里給自己找工作動員!
十幾年的村婦生活,讓她練就了一身的吵架、挖苦本事,但是入了工廠還能如此如魚得水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村鎮上廠子里基本都是些剛剛擺脫農田勞作,進鎮子找工作的鄉里。
兒女相繼在鎮上念初中,錢多紅便在鎮上租了個房子方便照顧,順便也找了個組裝電熱管的流水線工作。
她每天上午都要曠工一個小時去菜市場買菜,所以哪怕她手腳再塊,廠里老板還是按每天20元給她算的工資,對此她暫時沒有意見!
需求就像蟒蛇河的吞吐量,拓的越寬,越不滿意。
終于,在大女兒考上高中的那一年,錢多紅辭去了干了兩年的日收入20元的工作。
辭職的當晚,一家四口擠在出租房內的小床上替她出謀劃策,農村出來的婦女面對失業自然是毫無經驗可言。
丈夫“喜子”不說話,工資已經漲至120元每天的他,覺得錢夠花。大女兒說隨便,只要媽媽想干她都支持。兒子沉默,直到錢多紅說想擺攤賣水果,才說聲反對!
最終,左思右想還是去了鎮上興起得一家叫“腸衣場”工廠。
“腸衣場”計件算工資,工作內容就是把國外進口來的各規格尺寸的“豬牛羊”大腸,層層分揀,去除油脂、破損等無用部分后,再按國外出口的標準統一尺寸加工成薄腸衣,打包、入庫,出口給外國工廠,當作香腸等食品的外皮原料。
因為都是進口的國外原材料,第一天上班的錢多紅,忐忑不安,國外的產品!多么高大上的見識!
然而領隊的師傅半天流程教下來,她就了然于心。
“也沒啥大不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