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買工廠
推出當年,據說上線一周,廖師傅所有飲料,就賣至脫銷。
狂受中小學生追捧。
生產線都跟不上。
后來加至三條生產線,才維持穩定輸出。
而且,這還只是西河縣。
不久后,擴展至隔壁東河縣,新心區。
更是增加至了十二條生產線。
至11年,廖師傅已是在新南站穩腳跟,成為了當地最知名的飲料企業之一。
周圍的城市,衡州、長株、湘陽、長益,等多地,它們也有涉及。
方便面也搞得有模有樣。
一樣低價競爭,農村包圍城市。
知道這些,是因為一條QQ轉發,實地考察,前世的10年,陳光耀是條咸魚,哪會去自找麻煩。
情愿在宿舍躺一天,也不想多走一步。
所以,廖師傅具體上線時間,他不知。
需要去東河縣實踐,才能得出答案。
如果廖師傅已推出,模仿風這條路,肯定不通。
能吃肉的,永遠是第一個。
后面跟風的,無一例外,都死很慘。
別說盈利,不賠個傾家蕩產,已是阿彌陀佛。
“祖宗保佑,廖師傅千萬別上線!”
心中祈禱,陳光耀心生貪念,這一波風口,只想自己抓住。
…………
七點十分,目的地達到,支付四十塊,陳光耀下車把門關。
目光瞄準一家便利店,離他不過二十米,店鋪不大,五六十個平方,旁邊是所小學。
里頭還有小學生,買冰棒、買文具、買飲料。
飲料是紅茶,品牌未知,太遠,實在看不清。
陳光耀大步上前,路上有幾個小學生在玩耍,從中穿過,踏入店。
“老板,來瓶廖師傅紅茶。”
掏了張五塊,放收銀臺,陳光耀轉身去冰箱。
幸好,不見廖師傅自制品牌冰箱。
可冰箱也有兩,立體式,里頭擺放各種飲料,琳瑯滿目。
究竟有沒有廖師傅,還不好說。
“廖師傅?”
老板臉是問號,卻沒多想,轉笑:“紅茶有兩種,價格一樣,三塊,小伙子你自己挑。”
冰箱前,陳光耀犀利的眼,在冰箱內掃蕩,可飲料品牌,除了可樂雪碧,汽水一類。
其余的,就兩種。
全國人民都熟知。
正是那兩兄弟,康師傅和統一。
至于廖師傅,找了一圈,屁影都沒。
“老板,你這沒有廖師傅?”
回頭,陳光耀二次問。
“廖師傅?”
老板疑上臉,隨即搖頭:“沒有,我這只有康師傅。”
“業務呢?廖師傅有沒有上門?”
“這個,不太清楚。”
老板道實話:“飲料牌子五花八門,誰記得那么多。”
也對。
飲料行業,競爭如戰場,誰都想跟兩大巨頭爭分。
可這些雜牌,往往還沒上線,就已被垂死在自家廁所。
沒噱頭,沒創新,價格有時還更貴。
你不死,誰死。
最終,陳光耀買了瓶綠茶,統一牌,被找兩塊后,出了便利店。
“咕嚕咕嚕~”
站路邊,仰頭喝了一大口,味道清甜,有點淡,水卻很涼,隨著入肚,身體好不舒適。
像去高檔會所,找個小姐姐技師,做了套全身按摩。
服務費199。
沒有特色,純手工。
陳光耀繼續考察,直至晚上九點,步伐才停下。
差不多兩小時,他走了近三十家,無論店面大小,都不見廖師傅。
顯然,09年的七月,廖師傅還未上線。
具體推出時間,陳光耀也不知。
但他已決定,只做領頭羊,當掀風人。
跟風,他不適合,也不配。
現在已天黑,干活不是時候,陳光耀準備找家旅館,先好好休息一晚。
很快,旅館找好,一晚三十,價格實惠。
房間不大,還沒二十平,一張床占了大半,下床后,走兩步就可觸門。
無關緊要,能睡就好。
洗完熱水澡,陳光耀躺上床,被褥灑開,把自己包裹。
床很軟,無異味,倒有洗衣粉的香。
老板也是正經人,不會強推服務。
果然,小縣城就是安全,起碼可以踏實睡。
…………
七月二十二,清晨七點。
退房的陳光耀,從旅館走出。
目光微凝,他精氣神飽滿:“目標是,先拿下三條生產線。”
買新的,不可能,太貴了。
昨夜他搜百度查了,一條新的生產線,專門做飲料,好的需要千萬。
最次的檔次,也要三百。
而他余額只有一百一。
要買新,一條都拿不下。
除了生產線,他還需要工廠。
運氣好,工廠自帶生產線,那是最好。
省的再跑來跑去。
半個小時候,陳光耀來到西河縣工業區。
費了半包煙,打探了至少二十人,終于從一位老伯口中,得知了一位瀕臨破產的飲料老板。
為了還賬,這位老板正打包售賣他的飲料工廠。
既然是飲料工廠,其內,定自帶生產線。
經過十幾分鐘等待,一輛老款奧迪,靠路邊緩停。
門打開,一個禿頂的中年男,挺著啤酒肚艱難下車。
來至老伯身前,中年男客氣遞煙,硬盒華子,陳光耀也分一根。
他目光四處打量一番,問:“明城,那位要收購的陳總呢?在哪?”
大伯嗦了口煙,笑瞇瞇:“昌總,這位就是陳總。”
他渾濁的眼,落至旁邊的陳光耀。
“昌總你好。”
陳光耀帶笑,主動跟他握手:“老弟陳光耀,您叫我小陳就行。”
昌建剛:“……”
這么年輕?
干凈的眼,稚嫩的皮,有二十歲嗎?
與心中所想不同,回神的昌建剛,表面很客氣:“幸會幸會,怪我眼拙,沒能認出陳總,陳總見諒。”
雖然年輕,但也是收購方,昌建剛當然不會擺老板架子。
當今社會,誰還看年紀,一律只向錢看齊。
誰有錢,誰就是真大爺。
混跡商界多年,這么簡單的道理,昌建剛哪會不明白。
陳光耀同款客套,神態說辭,學的有模有樣。
雖帶有幾分謙卑,可論氣場,毫不遜色于昌建剛。
昌建剛都看在眼里,更是判定,陳光耀乃富商之子。
可姓陳的富商,整個新南,想了一圈,也沒猜出是誰。
但并不重要,全國富商多如牛,既然不是新南人,那肯定來自外地。
…………
十幾分鐘后,坐著老款奧迪,陳光耀同昌建剛,來至他那家瀕臨破產的飲料工廠。
工廠不新不舊,三層,在廣省地區,隨處可見。
工廠內無人,倒是門口,有條在晃尾巴的大黃狗。
進至車間,陳光耀眼眸閃,因為飲料生產線,竟然有三條。
正滿足他的需求。
但不新,一看就是二手。
車間地上,飲料瓶、礦泉水瓶,隨處可見。
灰塵略厚。
然后是開電檢查,三條生產線都能運轉,噪音略大,有點吵。
“陳總,轉了這么久,您覺得怎么樣?”
昌建剛諂媚笑,年輕人不老練,只有一腔熱血,今日的收購,說不定很有希望。
陳光耀點頭:“還可以,工廠呢,是一塊打包的吧。”
“對,廠房是政府的,只要招人運轉,就業崗位達五十,就可免租兩年。”
昌建剛笑意更濃,一口黃牙參差不齊,“政府對小企業的補貼,相當有良心。”
免租兩年。
倒還可以。
不過五十個就業崗位,對于小企業,也不容易。
往往還能把一家小企業壓死。
“閑話不多說,昌總開個價吧。”
陳光耀進入主題。
昌建剛卻在這時收斂笑,伸出三根手指頭:“陳總,最低需要這個價。”
陳光耀想都沒想,否決:“太貴了,三條生產線都是二手,三百萬,昌總有點獅子大張口。”
第一次報價,有專業人士搞過實踐,成交率基本為零。
昌建剛也知不成,退主動為被動:“陳總,那您說個價,您覺得多少合適。”
“一百萬。”
“……”
沉默干嘛?是你自己叫我說的。
我余額只有一百一,難不成還要報兩百。
昌建剛臉如吃屎,卻也沒當真,苦笑:“陳總,咱不開玩笑,您給個合理價。只要合適,我們隨時可以成交。”
“加五十,一百五!”
“……”
沉吟三秒,昌建剛仍是臉如吃屎,搖頭:“陳總,價格太低了,真的不行。”
“那昌總覺得多少合適?”
陳光耀反問。
“至少得二百五。”
昌建剛繃緊臉,“這是最低價,已經不能再低了。”
二百五,也是昌建剛的心理價。
因為收購這三條生產線,他花了近二百六。
不過經過一番來回拉扯,最終還是被迫降價,直到二百二,見實在無法再降,陳光耀才同意成交。
錢不是一次付清,分三批。
第一批大頭,一百萬,當日結。
第二批延長至兩月后,支付六十萬。
最后一批,再延長兩月,付完最后六十萬。
陳光耀先把這個要求提出,行就買,不行他也沒辦法,因為沒錢。
好在昌建剛慎重考慮十分鐘,回來后,選擇了答應。
不然,企業家之路第二步,就得湮滅于此。
然后是合同。
一番仔細檢查,確認工廠和生產線目前歸屬昌建剛,陳光耀才拿筆,在乙方那行,簽寫了自己名字。
又來至銀行,轉了一百到昌建剛賬號。
從銀行出來,站路邊,昌建剛樂得像個傻子,笑的滿面紅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