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十三年,冬。
京城飄著鵝毛大雪,薛府朱紅的大門上凝結了一層薄冰。十歲的薛墨趴在窗邊,呵出的白氣在窗欞上結成細小的冰晶。他數著院中那株老梅樹上新開的花朵,忽然聽見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少爺,快下來!“奶娘張氏慌張地跑來,一把將他從窗邊抱下,“出事了!“
薛墨還未反應過來,府中已亂作一團。父親薛遠身著朝服匆匆穿過庭院,面色凝重如鐵。薛墨從未見過父親這般神色——這位當朝禮部侍郎向來從容不迫,此刻卻連官帽都戴歪了。
“父親!“薛墨掙脫奶娘,奔向薛遠。
薛遠蹲下身,雙手緊緊握住薛墨的肩膀:“墨兒,記住為父的話。無論發生什么,都要活下去。“他從懷中取出一塊青玉玉佩,塞進薛墨手中,“這是祖傳之物,萬不可遺失。“
“老爺!禁軍已經到街口了!“管家跌跌撞撞跑來,臉色煞白。
薛遠面色一變,猛地將薛墨推向奶娘:“帶少爺從后園密道走!去找秦岳!快!“
奶娘抱起薛墨就跑,身后傳來父親最后的呼喊:“墨兒,記住你的名字!你是薛家血脈!“
薛墨在奶娘肩頭看見父親轉身抽出墻上寶劍,大步走向前院。府中侍衛紛紛拿起武器,跟隨而去。遠處,鐵甲碰撞聲與馬蹄聲越來越近。
后園假山后有一條隱蔽的地道,奶娘顫抖著推開機關,抱著薛墨鉆入黑暗。地道潮濕陰冷,薛墨能聽見頭頂傳來雜亂的腳步聲、喊叫聲,然后是——刀劍相交的錚鳴。
“父親...“薛墨小聲呼喚,卻被奶娘捂住嘴。
“少爺別出聲...“奶娘的聲音帶著哭腔。
不知爬行了多久,前方出現一絲光亮。奶娘推開地道的出口,外面是城西一處廢棄的染坊。兩人剛爬出地道,就聽見薛府方向傳來一聲巨響,接著是沖天的火光,將夜空染成血色。
“薛府走水了!“街上有人驚呼。
奶娘拉著薛墨躲在一堆染缸后,透過縫隙,薛墨看見自家府邸的方向烈焰騰空,黑煙滾滾。他想哭喊,卻發不出聲音,只有眼淚無聲地流下。
“在那里!“一個低沉的聲音突然響起。
薛墨轉頭,看見一個身材魁梧的漢子手持鋼刀大步走來。奶娘將他護在身后,卻被那人一把推開。
“秦...秦將軍?“奶娘認出了來人,聲音顫抖。
“是我。“漢子蹲下身,與薛墨平視,“少爺,我是你父親的部下秦岳。從現在起,你要完全聽我的,明白嗎?“
薛墨呆呆地點頭。秦岳脫下自己的外袍裹住他,然后對奶娘說:“張嫂,你從南門出城,回老家去。我帶少爺走另一條路。“
“老爺和夫人他們...“奶娘淚流滿面。
秦岳面色陰沉:“薛大人已經...府中無人幸免。“他看了一眼薛墨,沒有繼續說下去。
分別時,奶娘塞給薛墨一個小包袱:“少爺,這里面是你平日愛吃的點心和換洗衣物...保重...“她泣不成聲,最后摸了摸薛墨的臉,轉身消失在夜色中。
秦岳抱起薛墨,快步穿行在巷弄間。薛墨從他肩頭望去,薛府的火光映紅了半邊天。雪花落在火焰上,瞬間化為烏有。
“秦叔,我爹娘真的...“薛墨的聲音細如蚊蚋。
秦岳腳步不停,聲音沙啞:“少爺,現在不是傷心的時候。我們要趕在城門封鎖前出城。“
兩人來到城墻下一處隱蔽的角落,秦岳從懷中取出一根繩索,熟練地甩上城墻。他背著薛墨攀繩而上,動作敏捷如猿猴。登上城墻時,薛墨看見城內多處起火,禁軍舉著火把四處奔走。
“他們在抓人...“薛墨小聲說。
“不止抓人,是在滅口。“秦岳冷笑一聲,將繩索固定在城垛上,“少爺抓緊我,我們要下去了。“
下滑的過程中,薛墨聽見城墻上有士兵喊叫,接著是箭矢破空之聲。秦岳悶哼一聲,但下滑速度不減。落地后,薛墨看見秦岳右肩插著一支箭,鮮血已經浸透了衣衫。
“秦叔,你受傷了!“
“小傷,不礙事。“秦岳折斷箭桿,抱起薛墨奔向遠處的樹林,“那邊有馬,我們得連夜離開京畿。“
樹林中果然拴著兩匹馬。秦岳將薛墨放在一匹棗紅馬上,自己跨上另一匹黑馬。兩匹馬在雪夜中疾馳,薛墨緊緊抓住馬鬃,寒風如刀割在臉上。
“我們去哪兒?“薛墨大聲問。
“北境。“秦岳頭也不回地回答,“那里還有你父親的舊部。“
天亮時分,兩人已離開京城數十里。在一處荒廢的山神廟暫歇時,秦岳處理了自己的箭傷。薛墨坐在廟門口,望著來路的方向。雪已經停了,但天地間一片蒼茫,看不見京城的輪廓。
“秦叔,為什么...“薛墨攥著父親給的玉佩,聲音哽咽,“為什么會這樣?“
秦岳沉默片刻,走到他身邊坐下:“朝廷昨日傳出消息,說你父親勾結北狄,意圖謀反。“
“不可能!“薛墨猛地站起,“父親最恨北狄人!他常說北狄年年犯邊,殺我百姓!“
“我當然知道。“秦岳按住他的肩膀,“這是栽贓陷害。你父親在朝中得罪了人,有人要置他于死地。“
“是誰?“薛墨眼中燃起怒火,十歲孩童的臉上浮現出不應有的恨意。
秦岳搖頭:“現在還不清楚。但你父親臨終前派人給我送信,讓我保護你。他說...真相藏在一塊玉璧中。“
“玉璧?“
“嗯,據說是一塊雕有蟠龍紋的白玉璧,是你父親秘密收藏的。可惜現在薛府已毀...“秦岳嘆息道。
薛墨突然想起什么,從懷中掏出父親給的玉佩:“父親只給了我這個...“
秦岳接過玉佩仔細查看:“這是薛家祖傳之物,但并非玉璧。“他將玉佩還給薛墨,“收好它,也許日后有用。“
兩人休息片刻后繼續趕路。傍晚時分,身后傳來馬蹄聲。秦岳臉色一變,帶著薛墨躲入路旁的灌木叢。
“是禁軍的追兵。“秦岳低聲道,“他們發現我們逃走的路線了。“
十幾名全副武裝的騎兵從路上疾馳而過,揚起一片雪霧。等他們走遠,秦岳拉著薛墨回到路上。
“不能走大路了。“秦岳皺眉道,“得翻過前面那座山,雖然難走些,但能甩開追兵。“
山路崎嶇難行,馬匹幾次打滑。夜幕降臨時,兩人在半山腰一處洞穴過夜。秦岳生了堆小火,烤干糧給薛墨吃。
“少爺,從今以后,你不能再用薛墨這個名字。“秦岳突然說,“為了安全,你得改個名字。“
薛墨抬頭,火光映照著他稚嫩卻堅毅的臉龐:“那我叫什么?“
“就叫...秦默吧。“秦岳思索道,“隨我姓秦,沉默的默,寓意你要學會隱忍。“
“秦默...“薛墨輕聲重復,然后堅定地點頭,“好,從今以后,我就是秦默。但總有一天,我要恢復薛墨之名,為父母報仇!“
秦岳凝視著眼前這個早熟的孩子,眼中閃過一絲欣慰:“有志氣。但要記住,復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需要學習很多——武功、謀略、識人之術...這將是一條漫長而危險的路。“
“我不怕。“薛墨——現在是秦默了——握緊拳頭,“父親常說,薛家男兒流血不流淚。“
洞外寒風呼嘯,仿佛無數冤魂在哀嚎。秦默靠著石壁,望著跳動的火焰,在心中刻下這個日子——永和十三年冬月十八,薛府三百余口罹難之日,也是他復仇之路開始之時。
火光中,他仿佛又看見父親最后的身影——那個總是溫和笑著的男人,手持利劍走向滿院禁軍的決絕背影。淚水再次模糊了視線,但他倔強地擦去。從今夜起,他不會再輕易落淚。
血債,必須血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