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大草地,人海泱泱,整整齊齊,領導們站在臺上一側,小主持們在國旗下,護旗隊升旗手在另一邊。每周一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之間,完成了這樣一場浩大的儀式。龍舟水剛過,似乎新的山雨又來,今早幸而雨還未落下。這是所有中國人的浪漫,每周一在國歌聲中緬懷歷史,砥礪前行。
這樣的日子過了二十幾年近三十年,日子一天天過去,莎莎有時覺得自己的心智成熟了很多,大多數時候卻覺得自己如此幼稚。
記得幼兒園時,在破舊平房的課室前,看著高年級的學生在泥地上玩著簡單快樂的游戲,心中已經開始自問,自己長大之后也會這樣嗎?莎莎的五六年級經歷了溺水,經歷了離開豪華的校園和飛速發展的鵬程。經歷了班長職位被更換,經歷了穩居第一的位置被拱下來,經歷了朋友圈的變動。皆因為一個兩個更有魅力的轉校生出現,打破了原生態的平衡,莎莎的平衡。
莎莎不喜歡的是秩序感被打亂,自己熟悉的節奏被打亂。當下的處境也是如此熟悉,新的同工來到,讓原本的秩序打亂,建立了屬于他的新的秩序,而這個秩序是一群同工所主動追求的。
確實,其實從莎莎出現,就開始打破了別人原有的秩序。雖然不是莎莎主動,甚至是有點勉為其難。
莎莎其實挺高興,因為這個帶領者的出現,她可以從勉強的服侍當中解脫出來,盡管代價是付出自己看中的講道服侍。就當做是至高者暫時禁止她說話吧。
凡是出于他的,莎莎就決定默然不語。即或不然,又能怎樣呢?重要的是不失去最重要的生命終點的獎賞。
一天一天,莎莎迷失在很多他人的人生命題了,或者在為別人的葡萄園工作,忘記了修繕自己的葡萄園,看著別人大豐收,自己那破敗的園子只有零星幾點酸酸澀澀的小果子,無論賣相、品質還是收成都不盡如人意。
莎莎的父親也是如此,他早點有過成功的機會,他自我背負的東西讓他失去了難得的翻身機會,一輩子在想著親人,而親人們一個個背叛他。他沉溺賭博,相信也有對人性背叛的失望,對自我扛起家族重擔的無力。而事實是,沒有人要他背負,他不需背負的。沒有人感激他,只有哂笑,認為他自食其果,將自己的路走絕的。
是的,當年如果他能理清楚人生的重點,將小家放在第一位,將自己的妻子兒女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他所謂的兄弟、母親、侄子。或許,生活會不一樣。
讓他失去一切看看吧??纯此粗氐囊磺凶詈笞屗玫绞裁?。
作為兒女,有許多無奈,承受了他不智選擇的許多后果,錯過了許多成長過程中原來要有的美好。莎莎覺得很遺憾。但這是他的選擇,這也是自己被量的環境。
莎莎需要斷開來自父輩的捆綁,精神上的,血緣上的,思維習慣上的。莎莎需要在最近幾年都專注于自己的生命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