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突然想起了高中的一個男同桌。他已經結婚了,和一個莎莎見過一面的女孩子。那個女孩子是莎莎和男同桌以及男同桌另一個好朋友的的朋友。那個女孩子很安靜,不算漂亮,很有想法,很有實力,在深圳穩扎穩打工作多年,申請了公租房,也買房子。至于那個男同桌,和她結婚,也是因為他們同朋友的介紹。
回想起來,在莎莎離開廣州之前。他們共同的朋友,曾為他們制造見面的機會。誰曾想到那天突然有暴雨,地鐵水泄不通。當莎莎已經擠在地鐵里的時候。那頭突然傳來了信息說自己發燒了,不適合相見。莎莎沒有想太多,就回去了。
那一次如果見面,是莎莎畢業工作后的第四年,莎莎的想法是同學難得一聚,回顧當年同桌趣事。看來這段姻緣。不在至高者的計劃之內。
莎莎從韓國回來以后,他們深圳的另一個共同朋友也約了一次見面。還是那個高中男同桌。這時他已經結婚,有了小孩,在憂愁跨境買奶粉的事,也在愁如何假離婚買第二套房。莎莎沒有太多想法,只是覺得時過境遷,也沒有太多感情。
那之后就刪除了他的好友。想想不起來是什么感覺??赡苤皇呛透赣H鬧矛盾的那段時間,厭惡一切的男性。于是把微信當中能刪的男生都刪了。稍稍有點懊悔,但又不太懊悔。有點可惜,但也沒有太可惜。這件事就這樣發生了。其實留著最多就刷刷他們的朋友圈。有可能他們都不發朋友圈,莎莎也沒啥好看的。
這就是莎莎在午睡的時候突然想起的一個人,一些事。他想起當年對方好像問過一句。你想的生活是怎樣子的?莎莎照著當下流行的一句話作了回答。簡約而不簡單。那現在自己的生活算是簡約而不簡單嗎。還是說簡陋呢。一室一廳農民房,臺風天漏水,大白天昏暗,冬天陰冷,隨時有被房東趕走的危機。這就是拍到玩的代價嗎?他莎莎有時也怨恨。怨恨自己的無知懶惰。怨恨父母貧窮而誤入歧途。怨恨師長朋友,不給與真誠的提醒和幫助。至高者引導她走貧窮的道路,而不是富足的道路。
說出這些想法,任何人聽了都會教導她,你不該怨恨,要反省自己,要知足。真的是這樣子嗎?莎莎最了解自己。為了能走上一個相對正確的道路她有多么努力?她當今的狀態就是每一個當下她所認知到的階段所引領下走成的。莎莎認真的想了又想,世間萬物,她感興趣的,很少很少。當年她對文字感興趣,對語言也感興趣,也對哲學感興趣。但只是這些也沒有長久的吸引住她。于她而言,活著更多的像是一場任務。她沒有強烈的想要活的很成功,很輝煌。但是她也很不甘活的束手束腳,食不果腹,無依無靠。就是吃飽穿暖,有點錢花,不愁吃穿,不怕老了沒錢花。感覺這就很好了。婚后,考慮要孩子,考慮一個家庭的體面和舒適,煩惱是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