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十四年大事記
正月初二日丙戌2月8日
以本年大兵征緬在即,全行豁免云南省兵行所過之地及永昌、騰越、普洱三府州地丁錢糧,其非經過地方豁免十分之五。湖北、湖南、貴州三省兵行經過之地豁免十分之三。
初六日庚寅2月12日
因上年緬甸未遣其大頭人前來,且書詞多不恭順,副將軍阿里袞、阿桂所辦又不稱上旨,乾隆帝擬遣大學士、經略傅恒前往總理。
十三日丁酉2月19日
為準備水陸兩路進剿緬甸,特命于福建水師內揀選二千名,由總兵葉相德率領,務于本年七月間到達云南前線。
本日,提督吳必達渡臺后,臺灣黃教反清斗爭仍未撲滅,為此乾隆帝諭示:今即交吳必達專辦此事,且添調水陸官兵,現在兵力不為不多,自應速即設法搜擒,務期首伙各犯,早就戈獲。
二十四日戊申3月2日
命尚書官保協辦大學士事務。
二十五日已酉3月3日
巡撫鄂寧奏參吳必達未能實力督剿臺灣黃教反清起事,乾隆帝命傳旨嚴行申斥吳必達,并諭:賊匪僅二三百人,而前后所調官兵,多至數十倍,何難克期剿捕?
二十六日庚戌3月4日
各省學政養廉原額多寡不等,至是更定為:直隸、江蘇、安徽、陜西、甘肅、山東、山西、福建、云南、河南、廣東、浙江俱為四千兩,湖南三千六百兩,廣西、四川、貴州、湖北俱為三千二百兩。
二月初一日甲寅3月8日
乾隆三十二年發帑二十余萬重修太學、文廟,至是落成。
十一日甲子3月18日
安徽巡撫馮衿題參穎州知府史魯璠縱庇劣員、太和知縣郭世誼蕩檢不職。乾隆帝據題將郭世誼、史魯璠革職究審。
本日,以馮衿不能及早查參史魯璠等,令其解任,聽候部議。安徽巡撫員缺命富尼漢補授。
十六日已巳3月23日
閩浙總督崔應階奏稱,風聞黃教等“近又竄入南路,現斥分路堵截。”
二十一日甲戌3月28日
經略、大學士傅恒自京師起程前往云南,乾隆帝御殿賜宴,為之送行。
是月,直隸總督楊廷璋破獲宏陽教復蔭案件。
三月初二日乙酉4月8日
命伊犁將軍伊勒圖前往云南軍營辦理軍務。
二十三日丙午4月29日
彰寶丁憂,以明德降補江蘇巡撫,仍命阿桂暫行署理云貴總督。
二十九日壬子5月5日
黃教在諸羅山內官材垅被清軍圍獲,其時黃教已負重傷,抬至軍營,旋即身亡。
四月初一日癸丑5月6日
巡撫鄂寧奏報福建古田縣民蕭日安等結盟制旗,圖謀搶劫倉庫。
初七日已未5月12日
鄂寧因前任云貴總督時將緬兵竄入內地一事匿不上聞,被革職。以溫福為福建巡撫。
二十日壬申5月25日
傅恒、阿桂、阿里袞會奏進剿緬甸各項軍務。
二十四日丙子5月29日
乾隆帝親定本科三鼎甲:狀元陳初哲,榜眼徐天柱,探花陳嗣龍。
二十九日辛巳6月3日
明發諭旨,宣示“不得不用兵進剿”緬甸的原因。
五月初十日辛卯6月13日
新科進士朝考,乾隆帝閱進呈各卷時,疑有關節,特命軍機大臣等覆閱。
六月初六日丙辰7月8日
明發諭旨,查禁錢謙益所著《初學集》、《有學集》。
十一日辛酉7月13日
經略、大學士傅恒奏報,提督哈國興察看銅壁關外野牛壩地方樹木甚多,內有晝南、夜槐二種尤適用于造船,現已砍伐近兩千株,每日督工趕造船只,且該處氣候甚好,并無疾病。
十五日已丑7月17日
以傅顯代梁燾鴻為漕運總督。
十九日已巳7月21日
命原任廣西按察使袁守侗仍在軍機處司員行走。
二十日庚午7月22日
因內務府廣儲司現在積存銀兩既多,命撥銀一百萬兩交戶部存儲。
二十四日甲戌7月26日
傅恒奏報,本月初五日鑄成大炮一位,重二千余斤。得旨:“欣慰覽之。”
是月上旬,長江中下游一帶連日大雨,諸水漲溢。
七月初八日戊子8月9日
乾隆帝奉皇太后自圓明園啟鑾,巡幸木蘭。
十五日乙未8月16日
提督哈國興統領頭二起兵前往嘎鳩。
十九日乙亥8月20日
以海明為江西巡撫,梁國治為湖北巡撫。
二十日庚子8月21日
經略、大學士傅恒和副將軍阿里袞、阿桂率兵自騰越啟程,對緬戰爭第四階段開始。
二十五日乙巳8月26日
命副都統常在前赴西藏,更換駐藏副都統托云來京。
八月初四日癸丑9月3日
傅恒至嘎鳩。
十六日乙丑9月15日
乾隆帝自避暑山莊啟鑾,進哨木蘭行圍,至九月初十日回駐山莊。
二十七日丙子9月26日
傅恒抵猛沖。
二十九日戊寅9月28日
命高晉密諭致仕在籍的沈德潛、錢陳群遵旨繳出家藏《初學集》、《有學集》。
九月初七日丙戊10月6日
著名詩人沈德潛卒。
十一日庚寅10月10日
貴州巡撫良卿參奏威寧州知州劉知標發運鉛斤,短缺百數十萬斤,挨查多無著落。乾隆帝命將劉標革職拿問,交良清嚴行審究。
十四日癸巳10月13日
從本日起,乾隆帝對本年秋審官犯、服制重犯及各省情實罪犯依次作最后一次勘探,至十月二十六日結束。
二十日已亥10月19日
乾隆帝獲悉傅恒已抵猛拱,而猛拱之人已先避走,其地僅留空寨,遂命傳諭傅恒立即前赴蠻暮,與阿桂會合,分路攻取老官屯。
二十二日辛丑
本月十六日乾隆帝奉皇太后自避暑山莊回鑾,至是還京師。本年秋狩木蘭結束。
二十三日壬寅10月22日
特派大學士劉統勛等馳驛前往山東,會同東河總督及山東巡撫,詳悉籌議挑浚運河一事。
二十七日丙午10月26日
署云南巡撫彰寶陳請以官備油米薪炭貸給廠民,調劑滇銅生產。
十月初一日已酉10月29日
傅恒等抵達新街西岸駐扎,阿桂等先已于東岸扎營,連同阿里袞所率江中水師,征緬三路清軍遂會于新街。
初五日癸卯11月2日
欽天監奏稱,慧星再見于西南,而光照東北。
初七日乙卯11月4日
以阿思哈未能辦妥軍需糧馬,命革去總督。云貴總督命彰寶署理,云南巡撫命明德署理。以永德調補江蘇巡撫。
初十日戊午11月7日
清軍擊敗緬兵進攻,克新街。
十四日壬戌11月11日
命刑部侍郎錢惟城即速馳往貴州,會同湖廣總督吳達善查辦巡撫良卿、臬司高積被空婪贓枉一事。
十六日甲子11月13日
以阿桂在軍營諸事畏怯,命革去副將軍,在參贊大臣上行走。伊勒圖授為副將軍,猛密一路即令其統兵前往。
十九日丁卯11月16日
協辦大學士、副將軍阿里袞以瘡甚卒于舟次,帝悉即命阿桂仍為副將軍,阿里袞所遺副將軍員缺,令伊勒圖補授。
二十一日已巳11月18日
明發上諭,重申雍正帝不準外官畜養優伶的禁令。
二十二日庚午11月19日
清軍大舉進攻老官屯,未克。
二十五日癸酉11月22日
閩浙總督崔應階奏稱,流寓臺灣閩人約數十萬,粵人約十余萬,而渡臺者仍源源不斷,現正嚴加稽查。
二十七日乙亥11月24日
降旨重申禁令:凡八旗王公所屬人員現居外任職官因事來京者,概不許到本管王公門下遏見,以防結納逢迎。
十一月初五日癸卯12月2日
定御門聽政日接收奏章。
初六日甲申12月3日
處決朝審情實罪犯十九人,停決二十三人。
初七日乙酉12月4日
乾隆帝據傅恒所奏全力攻剿老官屯緬兵木寨的奏報后,命傳諭傅恒,此旨到時,若已破老官屯當乘勝前驅;倘緬兵仍全力固守,則已相持月余,勢必難克,又何能深入阿瓦?況前途瘴厲更甚,我兵恐不能支,自應尋覓一屯駐處所,或遣人往諭緬匪投誠,或已獲大捷,奉旨撤兵之言,宣示于眾,即可籌劃旋師。
初十日戊子12月7日
中緬雙方就議和一事開始接觸。
十六日甲午12月13日
緬方主將回復同意傅恒提出的全部條件,但要求賞給蠻暮、木邦土司,為哈國興所拒。豎日,雙方將領公同定立字據,正式罷兵。
十八日丙申12月15日
乾隆帝接閱傅恒關于在老官屯連日激戰的奏報,令遵旨即行撤兵,并命傅恒馳驛即速回京,將善后事宜交阿桂籌辦。
二十一日已亥12月18日
阿桂盡撤老官屯之兵。征緬第四役中止,持續四年之久的對緬戰爭亦至此結束。
二十九日丁未12月26日
乾隆帝獲悉傅恒奏請撤兵及奏請治罪之后,特明發上諭,宣示對緬戰爭暫且完局。
十二月初三日辛亥12月30日
調廣西巡撫宮兆麟為湖南巡撫,以德保為廣東巡撫,陳輝祖為廣西巡撫。
十四日壬戌1770年1月10日
降旨逐條駁斥御史魯贊元所上條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