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推測的沒錯兒,兀顏光是真正的老狐貍,從戰略上考慮,他絕不相信滅宋之后周王柴進能履行承諾,割讓北方中原給遼國。因此在滅宋之前,他便要先把盟友干掉,以免激戰正酣之時背后中刀。
兀顏光深知有利益沖突的時候,朋友比敵人更可怕。他更堅信一個兵法上的真理——先下手為強。
他騙開周軍主力去進攻澶州,就是為了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拿下汴梁城。等到遼軍占領象征天下權柄的東京開封府,天下震怖,遼國入主中原便成板上釘釘,他兀顏光就是歷史上的千古名將。
石寶醒悟過來的時候,從時間上來講,回去救援已來不及,唯有拿下澶州,等候消息。若東京汴梁城失守,還能為周王柴進留一個退路,據守澶州,得到喘息之機,不至于讓周王像喪家之犬,無處可去。
石寶一聲令下,五萬周軍潮水般架起云梯,狂攻澶州城。聽見吶喊聲,耶律得華在西城門吃了一驚,心說石寶瘋了吧,這么用心,在爭奪天下的戰斗末期,大家都兵力稀缺之時,難道他不怕跟燕軍消耗?
石寶的進攻立竿見影,五萬大軍幾乎未受到抵抗,輕而易舉的便占領城墻,攻進城內。攻城士兵從里面打開南城門,放入石寶和祖士遠。
石寶看著空空如也的澶州城里,根本沒有像樣兒的守城軍。他一度懷疑這是宋江、朱武的詭計,于是令入城軍小心謹慎地搜索城內,生怕中了對手的埋伏。直到確認城中果真沒有敵兵,這才放下心來。同時又產生疑惑,宋江、朱武棄城走了?
原來燕王朱武通過分析當前局勢,算出遼軍、周軍兩強必不肯同心協力,兩軍聯合進攻澶州,各懷鬼胎,豈能持久。于是召集各將領布置任務,眾人俱都領命前去準備。
這一日,燕軍在眾將領的率領下,化整為零,分頭從北門、東門出城,四散而去。
朱武單獨讓“浪子”燕青去看看宋江的情況。未多時,燕青回報,宋江、花榮、李應和看管他們的李逵俱都不見了,看情形是李逵趁城里調兵出城的混亂之機,放跑了宋江等人。
燕青道:“燕王是故意放他們走的吧?”
朱武道:“聰明不過燕小乙。不錯,秦王差點兒要了我的命,但若讓我害他,還真下不去手。”
燕青道:“燕王重義,不似秦王功利。昔日我家主人盧員外被皇帝鴆殺,秦王都能忍下,可見他目標清晰,誰也不能擋路。”
朱武道:“做大事者正當如此。”
燕青道:“燕王怎知李逵會放了秦王?”
朱武道:“馭心之術,見微知著。李逵一向屬意秦王,只是不想受約束,才沒跟著受招安。那日飲酒,秦王說的一番話李逵一字不落的聽進去了,我就知道今日的結果。”
燕青道:“所以讓李逵看管秦王,也是燕王故意而為的了?”
朱武道:“道不同不相與謀,該走的走了反倒干凈。”
燕青、史進跟隨朱武率領一小隊燕軍出城,繞行小道,前往東京開封府而去。
石寶不費吹灰之力拿下澶州這座空城,立即派人去邀請耶律得華引軍入城。
小軍回報,耶律得華率遼軍撤退了。
石寶大怒,暴跳如雷,喝道:“這廝定然心中有鬼,立即點齊兵馬,回救東京開封府!”
這時石寶已經完全確定,柴進被兀顏光耍了,此時兀顏光恐怕正率領遼軍主力圍攻汴梁城,如果自己趕不上救援,就只能指望柴進、王寅能突破重圍,往澶州方向來,由他接應回城。
不出石寶所料,兀顏光派耶律得華率領新招漢人偽裝遼軍向澶州虛晃一槍,便調動了柴進派出石寶和五萬周軍進攻澶州。兀顏光自己卻盡起七萬余人的大軍殺向東京開封府,欲奪這座漢人都城。
東京汴梁城內只剩下兩萬周軍,柴進聽聞兀顏光親率七萬多兵馬殺來,嚇得面如土色,謂王寅道:“遼人無信,這可如何是好?”
王寅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自去守城,絕不讓東京落入遼人之手!”
不多時,遼軍將汴梁城團團圍住,四面圍攻,王寅身先士卒,在城墻邊上與攻上來的的遼兵展開肉搏戰。槍刺劍砍,殺死遼國兵將無算。
兀顏光在城下督戰,看城頭上一將英勇無敵,用馬鞭指著問道:“此是何人,武藝如此了得?”
從者有認識的,說是大周兵部尚書王寅。
兀顏光道:“不能留他性命,取我弓來!”
從人遞上兀顏光的金畫鐵胎弓、鳳翎鈚子箭,兀顏光覷定城上王寅的身影,“嗖”地一箭射上城去,正中王寅肩頭。
王寅正在廝殺,猝不及防,吃痛之后,身形一晃,在身邊遼軍的圍逼之下,竟掉落城墻。
誰知王寅反應奇快,左手持劍劃在城墻上,火星四濺,減慢了身體下落的速度,雙腿在城墻上連蹬數下,穩穩落地。他丟掉手中半截磨損的殘劍,握定鋼槍,背墻而立,應戰城下蜂擁而至的遼軍,肩上猶插著兀顏光射出的鈚子箭。
兀顏光身上的傷并沒好利索,胸口還在隱隱作痛,這一箭略偏,沒能結果王寅性命,有些懊惱,見王寅受傷之余從城上墮下,還能平安著陸,心下也自贊嘆不已。
遼軍一波又一波輪番圍攻王寅,王寅一枝槍神出鬼沒,不多時便挑翻了百十個遼兵,在身前橫七豎八躺滿了遼兵尸體,王寅自己也渾身是血,部分是牽動肩上傷口流出的,其余更多是從遼兵身上濺出來的。
眼看不斷有遼兵喪生于王寅槍下,兀顏光大喝一聲,揮動方天畫戟親自殺上前去,與王寅交手。
王寅不認得兀顏光,但看見那枝傳說中的朱紅畫桿方天戟,便知道遼軍主帥要親自動手了,心中悲憤交加,對兀顏光大喝道:“卑鄙小人!我家主公與你遼國結盟,你卻背信棄義向周王動手,如此陰險,如何取信于天下!”
兀顏光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是你們漢人總結的經驗。我只為郎主取天下,其余皆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