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日,李未初在姬鑄的支持下,開始大規模從朔州征兵,而有了這位皇權的代表,接手朔州全境也變得非常簡單。
一個是掌握軍權的李未初,一個是代表皇權的姬鑄,試問還有哪個不長眼的敢反對。
而最早跟隨李未初的世家此時也紛紛嘗到甜頭,李未初不但允諾免賦,還答應了很多良田。
隨著明面上的權利轉交,朝廷對李未初的口誅筆伐果然消停下來。而就在大家原以為李未初就此甘心沉寂下去的時候。
文伏率領一支騎兵出關了,在關外的兩百里地方,一個豎著桑紇大旗的隊伍像是在這里等人。
等著文伏的不是別人,正是桑紇牙朵,只是他現在已經沒了之前的囂張氣焰,面對文伏的到來,竟然有些緊張。
“鄂臺吉!”文伏恭敬的問候一聲后將一卷羊皮書遞呈過去。
“有勞文將軍,請轉告李都護,只要西軍府遵守承諾,向我族提供答應的物資,我羌人必定遵守約定?!?p> “主公一向言出必行,再過幾日,就會有第一批糧草運送到王庭,請放心?!蔽姆肮笆殖读顺恶R韁率領隊伍往回走了。
而桑紇牙朵卻在原地久久凝望,隨即喃喃說道:“這李都護真乃奇人,竟然敢瞞著他們的朝廷和我父王簽訂契約,也不怕我們告密?!?p> 原來,就在桑紇加力連遭挫敗要去請援的時候,草原上也聽到了風聲。幾個平日和他速來不合的頭領紛紛反叛,氣急攻心的加力率兵回援,但損失巨大又士氣低落的桑紇部慘遭大敗。
就在這時,三個西府軍的將領突然率領三千騎兵出現在桑紇加力面前。
而羌人此時已經對西府軍懼意太深,根本沒有敢戰的心思。桑紇加力原本想要乞降,卻從對方一個叫傅恒的將領手中拿到李未初的一份提議書。
里面是連他做夢都不敢想的提議。
西府軍每年按照羌人所需提供足夠的鹽和糧食,包括制造兵器的生鐵,對應的,桑紇加力提供牛羊戰馬和其他物資。
這種明著大規模交易的,從古至今就沒有過,而且是明令禁止的。這就造成那些冒險偷運的商人能獲得極大的利益,而官府查獲的卻是少數。
錢讓別人賺了,人家東西照拿,李未初干脆搬上臺面,我就和你交易你所缺少的一切東西,但相應的,你也得給我所需的一切東西,并且在某種程度上需要互相幫襯。
傅恒的三千騎兵就是干這個的,他們都是新組建的騎兵,用的也都是羌軍那邊俘獲的戰馬。這支以機動為主要手段的騎兵,將會長期在草原作戰適應草原戰法,傅恒就是這支騎兵的新任統帥,而他的官職卻是所有西府軍中升遷最小的。
為了表示誠意,李未初提供了供桑紇部急需的過冬糧草,還提供了三千騎兵。桑紇加力喜極而泣,立即答應下來,并將自己能夠提供的戰馬等物資交由一支部隊運到飛雁關外,嚴令這支部隊不得靠近飛雁關一百里內。
解決掉這個北方大患,李未初開始在朔州經營起自己的勢力,姬鑄的影響力也隨之拔高。在某些方面,例如虎賁軍和御林軍,李未初沒有插手,并讓將領訓練這兩支部隊,提供所需的一應物資。
而原先的將領也是一個都沒有調換,維持原位,對整個朔州局勢的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人才方面,延城可謂是英才云集,李未初一概對這些千里迢迢來投效的委以職位,以能力作為唯一標準。
但隨著盤子變大,不同的意見開始迸發。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朔州的發展方向,變成了三股十分鮮明的陣營。
以許由、呂布等武官的擴張派,主張趁靳人和青軍在東線作戰時,攻取傖州和明州,以戰養戰,在占領區實行嚴格的法制,提倡亂世重典,并建議擴軍到三十萬。
而以呂承、田種為首的文官則是守成派,建議與民休養,開發冀北沿線的沃土。沒了羌族的威脅,這些地方都會成為良田,一旦開發完畢,將提供至少五十萬大軍的糧草,前提是物資的傾斜要向民眾倒,這勢必會讓主戰派的資源減少。
如果上兩者還算正常,那么第三個陣營則是以原朔州高層和當地世家組成的地方派,他們的主張則是反對擴軍,反對開墾荒田,拒絕前兩者的一切提議,就是專為惡心李未初的。
擴軍增加開支,這勢必讓稅賦增加,世家遭殃。
而墾荒增加良田,則會讓世家手里的田地缺少佃農,甚至隨著糧食高產,糧價下跌,他們的米就得砸手里。
可李未初還不得不聽這些人的意見,為何?
朔州一大半的賦稅都在他們手里,姬鑄的存款總有用完的時候,鹽池的收入無法贍養西府軍所有將士,想要讓控制著朔州大小城池的土著世家交稅,李未初就不得不尊重他們的意見,事實就是如此可笑。
真正掌握著一州的大小事務時,李未初終于嘗到了高位者的痛苦。
開墾冀北沃土是李未初早就有的打算,勢必要進行,世家的反對聲,他只能靠安撫來平息。
而擴軍,說實在的,李未初不覺得有必要,因為他暫時不想再搞大名聲重新成為姬諶的眼中釘肉中刺。
至于靳人和青軍的事情,他管不到,朝廷也沒下旨讓他去剿賊。
時間一晃到了春節,全國都進入了一年一度的歡喜氛圍中??善缰莺图街?、燕州三地的官員百姓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靳人和青軍連戰兩個月,歧州一半城池丟失。冀州僅有幾地還在頑抗。燕州更是無將駐守,僅剩一些熱血效忠的當地官員拼死扼守,可根本看不到朝廷的援軍。
雖然姬諶早有命令讓各地官員自行募兵守境,可無人統一指揮,被靳人逐一擊破是遲早的事。
眼看著就要打到傖州來,朝廷仍舊不讓李未初出兵,這忌憚的程度可想而知。
除夕夜里,李未初一個人都沒有邀請,還特意讓許由代表軍方和呂承代表政界去給姬鑄請安,營造出一副姬鑄總覽朔州大局的樣子。
姬鑄也很享受這種萬人擁簇的感覺,特別是這些人還都是些名揚天下的朝廷功臣。
這種明擺著的自信,就是因為他對許由、呂承、呂布、戚繼光、太史鴻、趙凌、宋云等掌握實權的文武有著絕對的威信,這不是姬鑄代表皇權就能抵消的。
只要他愿意,朔州一大半的文武都會支持他造反,這就是王者和實打實殺出來的威望。
幾萬西府軍就能把羌人打回草原,不說周人驚訝,就連靳人也是極為吃驚。在攻打傖州的時候都極為謹慎,害怕他突然出現,人的名樹的影。
而李未初也趁著這個時間,開始完善他的大計。
在羌軍入侵前夕的那支神臂弩已經生產了三千把,誠如陳民當初所言,造價確實太過昂貴。但威力確實不小,而且射程極遠。
尋常弓箭手實用七力弓,射程在一百五十步左右,而稍微強一點的在一百八十步,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用強弓射出一支距離為兩百步的箭,而且因為用力過大,無法持續。
然而物監造造的神臂弩,隨便讓一個成人使用,射程都能達到四百步,是弓箭射程的兩倍還多。只是這弩體積過大,且造價高昂維護麻煩,李未初在造了三千支后叫停了。
神臂弩的弓弦拉力到了八石,人力去拉,恐怕沒多少能拉動幾次,靠機械去上弦速度又太慢,恐怕只能作為特殊之用,例如守城。
所以李未初又下令制造四石拉力的弩,命名為攻城弩,這種弩的極限射程在二百三十左右,仍舊要比弓的射程要遠,并且造價不足前者的一半,且易于攜帶。
為了盡快在春后列裝,他下令將物監造改為物監司,工匠人數擴充為熟工兩千人,徒工四千人,分別在元牟、延城軍寨、山寨設立工坊。
這個龐大的物監司一下子成為朔州的耗錢大戶,立即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但是除了元牟縣的原物監造能夠探得一些消息,延城軍寨根本沒法靠近,山寨地勢險要,且檢查更為嚴格,幾乎很少有出入,更是半點消息都打探不到。
春節還沒出多少天,李未初就帶著小翠常住由山寨改成的物監司。
為了貨物收取方便,在半山腰和山腳之間有一座人力和畜力運轉的移動云梯,無需從蜿蜒的山路送上去,雖然十分麻煩,可安全系數更高,沿途受山路上的士兵監察,一旦異動,就地射殺。
物監司的主要職責不是制造,而是研制。所有需要量產的東西,都要經由物監司檢查和批準,而這里也是一個研發地。
元牟的原物監造改名物監所,司職冶煉。
延城外的軍營改名物監署,司職制造。
這樣,三個機構互相獨立,所造之物均登記在案。
造的東西質量不過關,找物監署問責。
物監署拿到的物資質量不過關找物監所問責。
但如果是設計問題,則是物監司負責改進。
在這個基礎上,兵器的制造和礦石的冶煉,包括設計都不再是由某一個人全權負責和進行。
例如一桿西府軍標配的丈八槍,槍頭、槍桿、組裝分成三個部分分別進行。每一把武器都有一個獨有的特殊編號,僅有物監司能夠看懂,上面分別記載著槍頭的鐵是誰提供的,當時煉鐵的匠人,那個爐子由誰負責。將這塊鐵打造成槍頭的是誰,有誰協助等等,一應登記在冊。
這種問責制并未到物監司就截至,其上的呂承是作為第一責任人,出了事情,他就得背那口最大的鍋。
所以,這種開不得半點玩笑的事情,成了大家的工作重點,西府軍的兵器質量一躍到了新的高度。
掌握朔州全境后的鐵礦開采已不是難題,難的是冶煉陷入瓶頸。
李未初這次就是要解決這個需要大量人力的難題,他的啟發是蒸汽動力。

我真的是蛋蛋
想想可能是自己寫的東西太亂了吧,反正就是感覺寫得有問題,至于哪里有問題,還得旁觀者來評判,畢竟當局者迷,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不吝賜教,歡迎批評,于是我開了一個讀者群:323279889歡迎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