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泥鴻爪:哈佛訪學一
焦小婷
文學已完結11.28萬
遠涉重洋,獨自來到異國他鄉,作者這個黃皮膚的外鄉人最后得到了黑人導師的認可,和二房東成了好朋友,以偶遇的方式結識了幾位美國女性朋友,建立了一個大規模的訪學交流群。作者和訪學的姐妹們租房子搬家聚餐促銷時血拼……在美國訪學,作者沒有把日子過成形影相吊,拮據清苦。相反,美國的炊煙,也并無多少不同。在哈佛的點點滴滴,令人魂夢系之。
-
暮鐘偈:我行走的生命
石孝義
文學已完結10.31萬
本書為作者騎摩托車旅行二萬余公里所記錄的游記。六七年間,作者足跡遍及天津、北京、河北、山東、山西的大部分地區,以獨特的視角,細膩的感受,近距離的接觸,深刻的理解,刻畫出一部自然與文化和諧統一、故事與經歷緊密融合的文集。既有“摩行”途中經歷的“奇遇”,也有對文化歷史與自然風光的贊美,使讀者感受到一種輕松的閑適主義文化氣息的同時,又感受到了一種優美的文學意境。
-
人間四月(林徽因精選文集)
林徽因
文學已完結13.25萬
本書收錄了林徽因的散文、小說和詩歌等經典文學作品。眾所周知,林徽因是民國才女中少有的全才,她在建筑、詩歌、散文、戲劇等反面均卓有建樹。她的散文清麗雋永,多充溢著社會關懷,展現出她的博大胸襟;她的小說有情有致,塑造的人物性格豐滿,描繪出別樣的社會畫卷;她的詩歌數量頗多,融入了中國古典詩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現手法,感情細膩、風格婉麗,頗富音樂美。相信一代才女優美清新、溫婉淡雅的文字,定會給廣大讀者帶來美好的閱讀體驗、并進一步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
魯迅和那個時代的戰爭
李克
文學已完結15.4萬
這是一本關于魯迅和他“論敵”之間的論爭文選,記錄了魯迅的筆戰經歷。其中有魯迅與陳西瀅關于“閑話”的是非之爭、“魯、梁”論戰、魯迅與林語堂的意氣之爭、周作人與魯迅的矛盾等論戰雙方的文章,再現了那個時代活躍在中國文壇上的一群文化精英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閱讀魯迅與對方論戰的文章,在這樣的場景“對比”之下,或許可以弄清楚原先單看一面的文章難以明白的許多事情。比如,人們會發現,原來魯迅之被罵遠多于他之罵人,在許多問題上他都是出于被動的反擊;魯迅對別人多是“止于嘲笑,止于熱罵”,而他自己卻是一再地被人指為的“學匪”,等等。這些“論戰”的文字,是魯迅文筆最為犀利、最精彩的一部分,鮮明地表現了魯迅的特點。
-
天·人·情·思(名家散文精選)
莫語
文學已完結11.39萬
一個人在其一生中,閱讀一些立意深遠、具有豐富哲學思考的散文,不僅可以開闊視野,重新認識歷史、社會、人生和自然,獲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還可以學習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創作技巧。我們遴選了數十位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大家之作。他們是:朱自清、魯迅、巴金、蕭紅、郁達夫、徐志摩、戴望舒、胡適、梁實秋和林徽因等。在這里,你能夠欣賞到讓心靈得到舒緩的美文,能夠感受到記憶里留存著的久違的情感,能夠感受到身在異國他鄉的鄉愁。
-
唐風唐韻:唐詩三百首精選
南山
文學已完結12.51萬
自《唐詩三百首》成書以來,因注釋校譯者不同,起版本也多種多樣。這些注本各有特色,注者均為唐宋文學研究領域中的知名學者,評注均傾注了其多年心血,對讀者閱讀和欣賞唐詩都有著極大的幫助。南山先生注析的這一版本,特點是盡量避免越注越詳、越釋越繁的問題,著重講解詩作背景以及詩人創作此作品的成因和境態,以求讓讀者在掃除了最基本的閱讀障礙后,有更廣闊的空間來欣賞和領略原作的魅力。全書由三部分組成:一是詩篇原文;二是注釋;三是簡析,即扼要說明詩作創作的背景以及詩人當時的心理境況。
-
再別康橋(徐志摩精選文集)
徐志摩
文學已完結12.01萬
本書是徐志摩經典詩作、散文、小說的精選集:詩歌涵蓋五部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集外》,其中包括最廣為人知的《再別康橋》、《沙揚娜拉》等;最代表性散文有《巴黎的鱗爪》、《我所知道的康橋》、《天目山中筆記》等;小說《春痕》。上述作品充分顯示了徐志摩深厚的文學功底、多彩的人生閱歷,更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及藝術趣味,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心靈枕邊書。
-
古風清音:元曲精選集
許松華
文學已完結13.31萬
元曲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瑰寶,它與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一道,成文中國古代文人聰明才智的見證。元曲語言通俗優美、題材廣泛、風格獨特,有蒼涼感慨的懷古之情,有激越悲壯的邊塞之風,有哀婉典雅的閨怨情懷……本書選了300首作品,比較全面的展示了元曲的風貌。除原文外,另附有注釋、賞析為一體,將元曲藝術的精粹盡顯書中,讓讀者在輕松閱讀的同時,獲得更多的文化熏陶,提升審美情趣。
-
荷塘月色:朱自清精選文集
朱自清
文學已完結12.61萬
本書在收錄朱自清創作最高成就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膾炙人口的名篇的同時,還納入了其經典的游記散文及日常隨筆等。這些文章思想內涵極為豐富,反映出了其對生活的獨特理解,且多數散文作品生動而鮮明地表露出了其審美理想,這種審美理想的內在律動,便是他創作的整體美學風格,也是他散文藝術風格的精義所在。其散文至情至美,善于把寫景與抒情融會起來,創造出一種詩的意境,把讀者引入一種藝術境界,無論寫景、敘事,還是議論、抒情,都能為讀者創造一種極為動人、極為和諧的氛圍和情調,使讀者深受感染,并引發共鳴。